评分:80分
  • 笔画:3画

    五行:

    拼音: zhī

  • 笔画:12画

    五行:

    拼音: tóng

  • 字义:

    『之』助词、相当于“的”字。
    『童』小孩子。亦泛指幼小。

  • 取名参考:

    『之』出国之字,名利双收,学识渊博,官运旺盛,荣贵之字。
    『童』一生清雅多才,贤能聪明,中年劳但吉祥,晚年劳神。

  • 使用率和名中适用位置:

    『之』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:88410次,为常用字。『童』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:26480次,为常用字。

    『之』61.87%情况下用于名的第一个字;『童』50.31%情况下用于名的第一个字;

  • 性别:

    『之』在人名库中男姓使用占比:75.54%,女性占比24.46%,常用于男性;『童』在人名库中男姓使用占比:62.95%,女性占比37.05%,常用于男性;

  • 解释:

    亦作“ 五尺之僮 ”。指尚未成年的儿童。古尺短,故称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从 许子 之道,则市价不贰,国中无伪;虽使五尺之童适市,莫之或欺。” 朱熹 集注:“五尺之童,言幼小无知也。” 汉 董仲舒 《粤有三仁对》:“是以 仲尼 之门,五尺之童,羞称五伯。” 晋 李密 《陈情表》:“外无朞功强近之亲,内无应门五尺之僮。”亦省作“ 五尺 ”。《战国策·楚策二》:“悉五尺至六十,三十餘万弊甲钝兵;愿承下尘。” 清 魏源 《子思子章句序》:“ 尼 门五尺所言,要非霸世所得闻者。”参阅 明 陆深 《春风堂随笔》。

  • 相关成语:

    五尺之童(wǔ chǐ zhī tóng)

    亦作“五尺之僮”。

    (ér tóng zhī jiàn)

    比喻幼稚无知的言论。

  • 相关诗词:

    青山辞(宋·陈天麟)

    ...。 我本金华,牧羊之童。 口诵蕊笈,有声如钟。 震撼岩壑,无碍不通。 谪居下土,黄尘蒙蒙。 五色之气,布满四东。 秋高露清,陟彼危峰。 呼吸元气,精神内融。 啸傲万物,后天而终。

    窦滔妻诗一章(凡七首)(明·李懋)

    ...,回还遂成章。 缄御,欲以寄远方。 宛转达苦志,敢期昔所伉。

    西都赋(汉·班固)

    ...,究休佑所用。采游欢谣,第从臣嘉颂。于斯时,都都相望,邑邑相属。国藉十世基,家承百年业,士食旧德名氏,农服先畴畎亩,商循族世所鬻,工用高曾规矩。粲乎隐隐,各得其所。 若臣者徒观迹于旧墟,闻乎故老,十分而未得其一端,故

    蝉赋(魏晋·曹植)

    ...,托修干以静处。有翩翩兮,步容与于园圃。体离朱聪视兮,姿才捷于狝猿。条罔叶而不挽兮,树无干而不缘。翳轻躯而奋进兮,跪侧足以自闲。恐余身惊骇兮,精曾睨而目连。持柔竿冉冉兮,运微粘而我缠。欲翻飞而逾滞兮,知性命长捐。委厥体于膳夫。

    西征赋(魏晋·潘安)

    ...,郑当时推士;终山东英妙,贾生洛阳才子。飞翠緌,拖鸣玉,以出入禁门者众矣。或被髮左袵,奋迅泥滓;或从容傅会,望表知里。或著显绩而婴时戮;或有大才而无贵仕。皆扬清风于上列,垂令闻而不已。想珮声遗响,若铿锵在耳。当音、凤、恭、显

    赠神童陈朴(宋·喻良能)

    ...。 好践退之童子序,莫随刘晏颂东封。

  • 与『之童』相似的名字:

    之丰 凯之 培之 之润 之靖 之浩 润之 宣之 镜之 惠之 之云 恒之 之晓 知之 之知 之曼 之晨 泽之 之睿 之昂 之铭 之元 之陶 之钰 之艺 之羽 之淳 之凯 之杰 谨之 之宁 之原 睿之 晟之 之峰 之灵 之斐 之景 嘉之 之榆 吟之 之雅 之均 翔之 浩之 之成 之灏 厚之 之茜 之骏 皓之 之庭 敬之 之婉 之瑜 之仪 胤之 苑之 岱之 霖之

  • 输入姓氏日期精准八字测名
  • 起名提示:

    名字寓意是否合适,需要结合名主的生辰八字进行分析,点击上面按钮可以进行名字详细分析测试。

back_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