堂堂正正

拼音 táng táng zhèng zhèng语法
繁体 堂堂正正五笔 IIGG
  • 成语解释:

    1.形容光明正大:做一个~的男子汉。,2.形容身材威武,仪表出众:~的相貌。

  • 出自:

    《孙子·军争》:“无要正正之旗,勿击堂堂之陈,此治变者也。”

  • 近义词:

    光明正大,仰不愧天,大公无私成语,大公至正,正大光明,名正言顺,大公无私,正正堂堂

  • 反义词:

    歪心邪意,歪门邪道,鬼头鬼脑,偷偷摸摸,不三不四,心怀叵测,鬼鬼祟祟

  • 与『堂堂正正』字的名字:

    单正 卓正 千正 偌正 倍正 修堂 俨正 佑堂 佥正 函正 丛正 丹堂 潇正 雯正 涵正 柏正 歆堂 纹堂 嗣正 唯正 谨堂 谦正 凌正 予堂 雷正 靖堂 靖正 紫堂 耀正 翼堂 翊堂 筱正 符正 笑堂 裴正 航正 颢正 颂堂 艳堂 齐正 聚正 玺正 画堂 罡正 鹤堂 鸿堂 鸿正 睿正 钦正 穆正

  • 详细解释:

    【堂堂正正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成语词典版)

    释义

    堂堂,壮盛;正正,严整。「堂堂正正」指军阵强大整齐。语本《孙子.军争》。后用「堂堂正正」形容光明正大。△「以逸待劳」

    典源

    《孙子.军争》三军可夺气,将军可夺心。是故朝气锐,昼气惰,暮气归。故善用兵者,避其锐气,击其惰归,此治气者也。以治待乱,以静待譁,此治心者也。以近待远,以佚待劳,以饱待饥,此治力者也。无邀1>正正之旗2>,勿击堂堂之陈3>,此治变4>者也。

    (1) 邀:迎击。

    (2) 正正之旗:严整的旗帜。比喻军容整齐。

    (3) 堂堂之陈:壮大的阵容。陈,音ㄓㄣˋ,同「阵」,军队作战时布置的队伍行列。

    (4) 治变:掌握机动灵活的战术。

    典故说明

    《孙子》一书为春秋孙武所撰,为古代兵书之一,内容分析战争形势,探讨军事作战策略、方式,为历代兵书之祖。〈军争〉一篇从「治气」、「治心」、「治力」、「治变」等几个角度谈作战方法:所谓「治气」,指选择时机,在敌军期待归返,最为松懈时发动攻击;所谓「治心」,指在敌方军心涣散、不安时发动攻击;所谓「治力」,指避免长途远征,休养生息以迎战疲惫不堪的敌军;所谓「治变」,则指当敌军军容整齐壮盛时,应避其锋芒。其中对于「治变」一项,孙文原云:「无邀正正之旗,勿击堂堂之陈。」此处「陈」同「阵」,是阵容的意思。「正正之旗」、「堂堂之陈」就是用来形容严整壮盛的军容。后来「堂堂正正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如宋.陈亮〈酌古论四.李靖〉:「其阵堂堂,其旗正正,此非正兵不能然也。」也是用来形容军容之壮盛。但除此之外,还见有另外的引申义,如清末刘鹗撰着的小说《老残游记.第一一回》:「就如那妒妇破坏人家,他却也有一番堂堂正正的道理说出来。」其中「堂堂正正」则是用来形容光明正大,此亦为现今使用的语义。

    书证

    01.宋.陈亮《陈亮集.卷八.酌古论四.李靖》:「其阵堂堂,其旗正正,此非正兵不能然也。」

    02.《封神演义.第九四回》:「堂堂正正之师,吊民伐罪之旅。」

    03.《醒世姻缘传.第六八回》:「妇女们有那堂堂正正的布施,这是不怕公婆知道,不怕丈夫拘管。」

    04.《老残游记.第一一回》:「就如那妒妇破坏人家,他却也有一番堂堂正正的道理说出来。」

    05.清.梁绍壬《两般秋雨盦随笔.卷三.子同生》:「圣人一笔一削,堂堂正正,岂有以暧昧之事,疑其君父者。」

    词典附录

    修订本参考资料:本指军阵强大整齐。孙子˙军争:无要正正之旗,勿击堂堂之陈,此治变者也。后用以形容光明正大。儿女英雄传˙第三○回:况且人家的话,堂堂正正,料者一时驳不倒。

    【堂堂正正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
    本指军阵强大整齐。《孙子.军争》:「无要正正之旗,勿击堂堂之陈,此治变者也。」后用以形容光明正大。《儿女英雄传.第三○回》:「况且人家的话,堂堂正正,料者一时驳不倒。」

    【堂堂正正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简编版)

    原形容军容强大整齐。后用以形容光明正大的样子。语出《孙子.军争》。

    【造句】做人要堂堂正正,岂可做出有愧天地良心的事。

智能起名
back_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