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意忘形

拼音 dé yì wàng xíng语法 连动式
繁体 得意忘形五笔 TUYG
  • 成语解释:

    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,就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。

  • 出自:

    元·鲜于必仁《折桂令·画》:“韦偃去丹青自少;郭熙亡紫翠谁描;手挂掌拗;得意忘形;眼兴迢遥。”

  • 近义词:

    摇头晃脑,得意洋洋,踌躇满志,忘乎所以,自我陶醉,窃时肆暴,眉飞色舞,耀武扬威,忘其所以,得意扬扬,自鸣得意,趾高气扬,高视阔步,狂妄自大,不可一世,自命不凡,忘乎其形

  • 反义词:

    郁郁寡欢,心灰意冷,怅然若失,向隅而泣,心灰意懒

  • 与『得意忘形』字的名字:

    博意 千意 千得 全形 入意 儒意 偶得 俊得 仲意 仟意 人意 农意 郁意 玥意 涵意 晗意 臻意 从意 碧意 硕得 歆意 坚得 绍意 彦得 姿意 唯意 伟意 伟得 予得 乔意 馨意 雅意 鑫意 霖意 雷形 雨意 辛意 解忘 赫意 裴意 颂意 顿意 虔意 画意 鸿意 鸣意 睿意 盛意 锦意 锐意

  • 详细解释:

    【得意忘形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成语词典版)

    释义

    (一) 形,形体。「得意忘形」指因心意志趣获得满足而物我两忘。语本《晋书.卷四九.阮籍列传》。形容人高兴过头,举止失去常态。△「得意洋洋」(二) 形,形式。「得意忘形」指文学艺术创作上,取其精神而舍其形式。语本宋.欧阳修〈李邕书〉。

    典源

    (一) 《晋书.卷四九.阮籍列传》阮籍字嗣宗,陈留尉氏人也。父瑀,魏丞相掾,知名于世。籍容貌瑰杰,志气宏放,傲然独得,任性不羁,而喜怒不形于色。或闭户视书,累月不出;或登临山水,经日忘归。博览群籍,尤好《庄》《老》。嗜酒能啸1>,善弹琴。当其得意,忽忘形骸。时人多谓之痴,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,以为胜己,由是咸共称异。

    〔注解〕

    (1) 啸:大叫。(二) 宋.欧阳修〈李邕书〉(据《欧阳文忠公集.卷一三○.试笔》引)余始得李邕书,不甚好之,然疑邕以书自名必有深趣。及看之久,遂谓他书少及者,得之最晚,好之尤笃。譬犹结交其始也难,则其合也必久。余虽因邕1>书得笔法2>,然为字绝不相类3>,岂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?因见邕书,追求锺王以来字法皆可以通。然邕书未必独然,凡学书者得其一可以通其余,余偶从邕书而得之耳。

    〔注解〕

    (1) 邕:李邕(公元678~747),字泰和,唐扬州人,李善之子。玄宗时任北海太守,世称李北海。为人刚正不屈,后为李林甫所害。精书法,初学王羲之,复自成一格。擅以行楷写碑,笔力雄浑,风骨劲拔。

    (2) 笔法:写字作画时用笔的方法。

    (3) 相类:相似、相像。

    典故说明

    (一) 《晋书.卷四九.阮籍列传》载,晋代的文学家阮籍,是个性格豪放、不拘礼教的人。他博学多闻,也有为国效力的壮志。但因生活在改朝换代的动乱时代,无法一展抱负,对统治者的作法也相当不满。于是隐居山林,不参与任何事务,平常不是闭门读书,就是游山玩水,也常和嵇康、王戎等几个好友在竹林里喝酒、弹琴、吟诗、喧闹,而有「竹林七贤」之称。兴致高昂之时,常常手舞足蹈,大叫大笑,忘了自己。后来「得意忘形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形容人高兴过头,举止失去常态。

    (二) 李邕是唐代知名的书法家,他学习晋代王羲之、锺繇等大书法家的笔法,笔力雄健劲拔,善写行楷,自成一格。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刚开始接触李邕的字时,并不十分欣赏他的风格,但后来愈看愈喜欢,还从中习得不少笔法,因此写下〈李邕书〉这篇文章,描述自己对李邕书法的感受。他从李邕的书法中,看到了王羲之、锺繇等大书法家的风格,领悟到书法的传承性,可以透过一个人的笔法学到其他人的精华,对技艺的增长十分有帮助。但他也强调,自己虽然受到李邕的影响,但书写形式并不完全相同,而是取其精髓。后来「得意忘形」这句成语,就从原文中「得其意而忘其形」演变而出,指文学艺术创作上,取其精神而舍其形式。

    书证

    (一)

    01.金.蔡松年〈念奴娇.九江秀色〉词:「人间俗气,对君一笑都释。畴昔得意忘形,野梅溪月,有酒还相觅。」(一)

    02.元.丘处机〈报师恩.不僧不道不温柔〉词:「得意忘形还扑(朴)去,从教人笑不风流。」(二)

    01.元.鲜于必仁〈折桂令.辋川图十幅生绡〉曲:「韦偃去丹青自少,郭熙亡紫翠谁描,手挂掌坳,得意忘形,眼兴迢遥。」

    词典附录

    修订本参考资料:因高兴而物我两忘。语本晋书˙卷四十九˙阮籍传:嗜酒能啸,善弹琴。当其得意 ,忽忘形骸。后形容人高兴得忘其所以,举止失去了常态。元˙鲜于必仁˙折桂令 ˙辋川图曲:得意忘形,眼兴迢遥。取其精神而遗其形式。语本宋˙欧阳修˙试笔˙李邕书:余虽因邕书得笔法,然为 字绝不相类,岂得意而忘其形邪?

    【得意忘形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
    因高兴而物我两忘。语本《晋书.卷四九.阮籍传》:「嗜酒能啸,善弹琴。当其得意,忽忘形骸。」后形容人高兴得忘其所以,举止失去了常态。元.鲜于必仁〈折桂令.辋川图〉曲:「得意忘形,眼兴迢遥。」取其精神而遗其形式。语本宋.欧阳修《试笔.李邕书》:「余虽因邕书得笔法,然为字绝不相类,岂得意而忘其形邪?」

    【得意忘形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简编版)

    形容人高兴过度,举止失去常态。语本《晋书.卷四十九.阮籍传》。

    【造句】别太得意忘形,小心遭人嫉妒。

    【得意忘形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教育Wiki编版)

    出处

    左传桓十二年:莫敖伐绞,大败之,为城下之盟而还,此次复伐罗,志在必胜,得意忘形;晋书˙卷四十九˙阮籍传:嗜酒能啸,善弹琴。当其得意,忽忘形骸;宋˙欧阳修˙试笔˙李邕(ㄩㄥ)书:余虽因邕书得笔法,然为字绝不相类,岂得意而忘其形邪?

    解释

    因高兴而物我两忘。后形容人高兴太过,一时失了常态;或指取精神而非形式。

    近义词

    自鸣得意,趾高气扬

    造句

    他考取第一志愿后,便得意忘形起来;大桥完工那刻,她不禁得意忘形的叫了出来。

智能起名
back_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