礼尚往来

拼音 lǐ shàng wǎng lái语法 主谓式
繁体 禮尚往來五笔 PITG
  • 成语解释:

    礼节上讲求有来有往。现在也指你对我怎么样,我也用相同的方式回报你。

  • 出自:

    宋·胡寅《斐然集》:“礼尚往来思报玖;情深吸引屡抛砖。”

  • 近义词:

    互通有无,投桃报李,以礼相待,报李投桃,有来有往

  • 反义词:

    一相情愿,来而不往,一厢情愿

  • 与『礼尚往来』字的名字:

    博礼 博尚 卓礼 华尚 午来 儒礼 侑尚 佳礼 优尚 仪来 众尚 冠来 卿礼 卿来 阳尚 初礼 美尚 典尚 昊礼 玥礼 芊尚 涵礼 柏尚 柏来 臻尚 译尚 韵礼 致尚 舒礼 碧来 歆礼 尔礼 彦尚 威尚 唯尚 花尚 谨尚 谦礼 谦尚 伟尚 励礼 都礼 凌尚 兴尚 乾尚 予礼 予来 乔礼 鼎尚 馥礼

  • 详细解释:

    【礼尚往来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成语词典版)

    释义

    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。指别人以礼相待,也要以礼回报。语出《礼记.曲礼上》。后亦用「礼尚往来」形容别人如何对待你,你亦如何对待别人。△「投桃报李」

    典源

    《礼记.曲礼上》太上1>贵德,其次2>务施报,礼尚3>往来。往而不来,非礼也;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人有礼则安,无礼则危,故曰:「礼者,不可不学也。」夫礼者,自卑而尊人,虽负贩者,必有尊也,而况富贵乎!富贵而知好礼,则不骄、不淫;贫贱而知好礼,则志不慑。

    (1) 太上:上古时代,指三皇五帝之时代。

    (2) 其次:指三王之世。

    (3) 尚:注重,重视。

    典故说明

    《礼记》是儒家典籍之一,由汉朝戴圣所辑,为十三经之一,内容多是孔子的弟子及后学所记。书中所记载的,都是上古时期的礼俗仪式和儒家理想中的政治制度。在《礼记.曲礼上》中提到,上古时代人心纯朴,凡事没什么准则,只照着内心的诚意来行为;到了文明时代,就讲究施与受间的互相往来,受到别人的恩惠,也要回报别人的恩惠。如果受到恩惠却不报答,就不合乎礼;如果受人报答却没有给人恩惠,也于礼不合。人与人的关系,因为礼的作用而能保持和谐,如果没有礼,就会发生危机。所以礼是一定要学习的。「礼尚往来」比喻别人以礼相待,也要以礼回报。

    书证

    01.《礼记.曲礼上》:「太上贵德 ,其次务施报,礼尚往来。往而不来,非礼也;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」(源)

    02.五代汉.王定保《唐摭言.卷一.进士归礼部》:「异日会论,昂果斥权章句之疵以辱之。权拱而前曰︰『夫礼尚往来,来而不往,非礼也。鄙文不臧,既得而闻矣;而执事昔有雅什,常闻于道路,愚将切磋,可乎?』昂怒而嘻笑曰︰『有何不可!』」

    03.《醒世姻缘传.第九三回》:「胡师傅这许多年来,每年都来看望。你往时有娘在堂,你不便相离远去;今娘既辞世,礼尚往来,你只当去回望他」

    04.《隋唐演义.第六六回》:「当初我在杨府中,张、尹二夫人曾慕我之名,与我礼尚往来,今稍希疏。」\\u001a

    词典附录

    修订本参考资料:尚,注重。礼尚往来指别人以礼相待,也要以礼回报。语出礼记˙曲礼上:礼尚往来,往而不来,非礼也,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

    【礼尚往来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
    尚,注重。礼尚往来指别人以礼相待,也要以礼回报。语出《礼记.曲礼上》:「礼尚往来,往而不来,非礼也,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」

    【礼尚往来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简编版)

    指别人以礼相待,自己也要以礼回报。语出《礼记.曲礼上》。

    【造句】礼尚往来,若只受馈而不往赠,双方的情意就要日渐淡薄了。

智能起名
back_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