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下愈况

拼音 měi xià yù kuàng语法 复杂式
繁体 每下愈況,每下瘉況五笔
  • 成语解释:

    越向下、越深入推求,就越能了解到真实情况。

  • 出自:

    庄周《庄子·知北游》:“夫子之问也,固不及质,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稀也,每下愈况。”

  • 近义词:

    每况愈下,江河日下,见微知著

  • 与『每下愈况』字的名字:

    劲况 前下 原愈 兴愈 靖愈 签下 领愈 盛况 愈涵 愈棠 愈谦 愈睿 愈钦 愈敏 愈桐 愈恒 愈崎 愈茜 愈凡 愈文 愈可 愈安 愈函 愈舍 愈卓 思愈 梓愈 惟愈 淑愈 振愈 姬愈 嘉愈 芯愈 词愈 历下 宏愈 志愈 况霄 况赫 况锐 况意 况婷 况寻 千愈 继愈 愈尧 愈晓 全愈 愈之 愈创

  • 详细解释:

    【每下愈况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成语词典版)

    释义

    况,因比拟而明显、显着。「每下愈况」指估量猪只肥瘦,要从最不易长肉的小腿部分去试;因为愈是下部细微的地方,肥瘦的差别就愈见明显。语出《庄子.知北游》。后转用「每下愈况」比喻情况愈来愈坏。

    典源

    《庄子.知北游》东郭子问于庄子曰:「所谓道,恶1>乎在?」庄子曰:「无所不在。」东郭子曰:「期而后可2>。」庄子曰:「在蝼蚁。」曰:「何其下邪?」曰:「在稊稗3>。」曰:「何其愈下邪?」曰:「在瓦甓4>。」曰:「何其愈甚邪?」曰:「在屎溺。」东郭子不应。庄子曰:「夫子之问也,固不及质5>。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6>也,每下愈况。汝唯莫必,无乎逃物。至道若是,大言亦然。周遍咸三者,异名同实,其指一也。……」

    (1) 恶:音ㄨ,何处、那里。

    (2) 期而后可:指明所在才可以了解。

    (3) 稊稗:音ㄊ|ˊㄅㄞˋ。两种一年生草本植物的合称,此处泛指小米、野谷之类。

    (4) 瓦甓:瓦片、砖块。甓,音ㄆ|ˋ。

    (5) 质:主体、根本。

    (6) 监市履狶:市场管理员踩踏猪的小腿而知猪的肥瘦。狶,音ㄒ|,猪。

    典故说明

    庄子,战国时代宋国蒙人,生卒年不详。其人生观崇尚自然无为,逍遥自得,与老子并为道家思想的宗师,着有《庄子》。有一次,东郭子问庄子:「所谓的『道』,究竟在什么地方?」庄子说:「无所不在。」东郭子说:「请你举出具体的例子,清楚指明。」庄子说:「在蝼蚁身上。」东郭子说:「高妙的『道』,为什么会在这样卑下的地方呢?」接着庄子又举了愈来愈卑下的例子,如:稊稗、砖瓦、屎溺。东郭子听到后来,便不作声了。庄子于是就说:「你所问的问题,就跟以前有个名叫获的市场主管问市场管理员用脚踩猪的问题一样。市场管理员要判断猪只的肥瘦,必须用脚踩着猪的小腿部分去试,因为这小腿部分最不易长肉,如果这部分的肉愈多,就可以知道猪只愈肥。因此,当获问这个问题时,市场管理员回答说:『愈是下部细微的地方,肥瘦的差别就愈明显。』」庄子用这个例子做比喻,主要是要让东郭子了解:「道」是无所不在的,愈是从低微的事物上去推求,就愈能看出「道」的真实情况。「每下愈况」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个成语,后来用于比喻情况愈来愈坏。要了解这句成语须从《庄子》原文了解起,较为不易,所以后来有人从字面推测其义,更进而将成语改成「每况愈下」,虽属讹用,但已成俗,备载于此,以供参考。

    书证

    01.《庄子.知北游》:「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,每下愈况。」(源)

    02.清.吴趼人〈两晋演义序〉:「故《三国演义》出,而脍炙人口,自士夫以至舆台,莫不人手一篇。人见其风行也,遂竞斅为之。然每下愈况,动以附会为能,转使历史真相,隐而不彰,而一般无稽之言,徒乱人耳目。」

    词典附录

    修订本参考资料:估量猪只肥瘦,由脚胫的肉愈多,知猪愈肥。语出庄子˙知北游: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,每下愈况。正获、监市皆是官名,履狶是用脚踩着猪去试肥瘦。每下愈况本指要知道猪的肥瘦,要从最下部不易长肉的小腿部分去试,此处肉愈多,猪就愈肥。比喻从低微之处去看道,道就越明显。此义后世罕用,或混同每况愈下,比喻情况愈来愈坏。如:自从他父亲去世后,他家的经济情形每下愈况。

    【每下愈况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
    估量猪只肥瘦,由脚胫的肉愈多,知猪愈肥。语出《庄子.知北游》:「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,每下愈况。」正获、监市皆是官名,履狶是用脚踩着猪去试肥瘦。「每下愈况」本指要知道猪的肥瘦,要从最下部不易长肉的小腿部分去试,此处肉愈多,猪就愈肥。比喻从低微之处去看道,道就越明显。此义后世罕用,或混同「每况愈下」,比喻情况愈来愈坏。如:「自从他父亲去世后,他家的经济情形每下愈况。」

    【每下愈况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简编版)

    本指要知道猪的肥瘦,要从最下部不易长肉的小腿部分去试,此处肉愈多,猪就愈肥。比喻从低微之处去看道,道就越明显。此义后世罕用,或混同「每况愈下」。比喻情况愈来愈坏。

    【每下愈况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书)

    「每下愈况」原意是指每次所作的比喻,都较前次的更卑下;引申为事情的发展愈来愈坏的意思。每下愈况的典故出自〔庄子.知北游〕:「东郭子问于庄子曰:『所谓道恶乎在?』庄子曰:『无所不在。』东郭子曰:『期而后可。』庄子曰:『在蝼蚁。』曰:『何其下耶?』曰:『在稊稗。』曰:『何其愈下耶?』曰:『在瓦甓。』曰:『何其愈甚耶?』曰:『在屎溺。』东郭子不应。庄子曰:『夫子之问也,固不及质。正获之问于监事履狶也,每下愈况。』」东郭子问庄子道在何处,庄子先是答以无所不在,进而以蝼蚁、小草、瓦砾、屎溺为喻,使东郭子惊怪为什么庄子每次以更卑下的事物作比喻。庄子则认为东郭子的问题并没触及道的本质,就好像一个小吏问市场监官怎样判断猪的肥瘦,而监官答以尽量往猪的下处股腿踏踩,就可以知道了。庄子认为拿愈为卑下的事物作比喻,就不会遗漏任何事物于道之外了。

    〔知北游篇〕这则幽默带着严肃的寓言,主要在说明道的普遍性与内在性。一般人容易以为道高高在上,是超越的原理,〔知北游篇〕则以近乎「万有在神论」(Panen theism)的立场,认为道既超越又内在,因为道是无所不在的;贵贱、高低、大小在道的立场看来,毫无分别。因此人们不必从分别的观点,以为道只存在于高贵超越的事物之中。庄子之所以「每下愈况」,一方面是要说明道无所不在的道理,另一方面也在破除常人对贵贱、高卑的分别执见。

    --作者:俞懿娴

智能起名
back_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