鼎足而立

拼音 dǐng zú ér lì语法 偏正式
繁体 鼎足而立五笔
  • 成语解释:

    像鼎的三只脚一样,三者各立一方。 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。

  • 出自:

    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莫若两利而俱存之;三分天下;鼎足而居。”

  • 近义词:

    鼎足而三,鼎足之势,分庭抗礼,相持不下,鼎足而居,三足鼎立

  • 反义词:

    定于一尊,归于一统,合而为一

  • 与『鼎足而立』字的名字:

    博鼎 博立 单立 华鼎 千立 佳鼎 佰立 佑鼎 亿鼎 勋立 前鼎 乐鼎 久鼎 中鼎 玥而 娅立 雯立 涵立 韵立 舒而 绍鼎 浦立 骏足 喜立 万鼎 乔立 鼎昊 鼎翰 鼎曦 鼎涵 鼎硕 鼎歆 鼎越 鼎醇 鼎豪 鼎耀 鼎翔 鼎策 鼎航 鼎颖 鼎顺 鼎鸿 鼎睿 鼎锋 鼎铜 鼎钰 鼎钒 鼎程 鼎爵 鼎胜

  • 详细解释:

    【鼎足而立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成语词典版)

    词典附录

    修订本参考资料:鼎,古代用以烹煮食物的三足二耳金属器具。鼎足而立比喻三方势力均等,相互牵制的情势。汉书˙卷四十五˙蒯通传:方今为足下计,莫若两利而俱存之,参分天下,鼎足而立,其势莫敢先动。亦作鼎足三分、三分鼎立、三分鼎足。

    【鼎足而立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
    鼎,古代用以烹煮食物的三足二耳金属器具。鼎足而立比喻三方势力均等,相互牵制的情势。《汉书.卷四五.蒯通传》:「方今为足下计,莫若两利而俱存之,参分天下,鼎足而立,其势莫敢先动。」也作「鼎足三分」、「三分鼎立」、「三分鼎足」。

    【鼎足而立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简编版)

    比喻三方势力均等,相互牵制的情势。

    【造句】三国时代,魏、蜀、吴三国鼎足而立。

智能起名
back_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