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时了了

拼音 xiǎo shí liǎo liǎo语法 作谓语
繁体 小時瞭瞭五笔
  • 成语解释:

    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。

  • 出自:

   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小时了了,大未必佳。”

  • 与『小时了了』字的名字:

    博时 南时 卓时 储时 俊时 俊了 卿时 凯时 兰时 元时 兆时 初时 七小 了谦 了解 了心 了烛 了尘 花小 麦小 顺了 鹏小 了起 小玥 小翊 小钒 小曼 小瑜 小瑛 小琬 小昶 小桐 小煜 小圃 小苑 小冉 小玖 仟小 小妍 时程 姣时 时雍 时忍 时瑜 时叙 时祥 时旺 时青 时桥 时宁

  • 详细解释:

    【小时了了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成语词典版)

    释义

    人在幼年时聪慧敏捷。语出南朝宋.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言语》。△「小时了了,大未必佳」

    典源

    南朝宋.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言语》孔文举年十岁,随父到洛。时李元礼有盛名,为司隶校尉,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。文举至门,谓吏曰:「我是李府君亲。」既通,前坐。元礼问曰:「君与仆有何亲?」对曰:「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,有师资之尊,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。」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。太中大夫陈韪后至,人以其语语之。韪1>曰:「小时了了2>,大未必佳!」文举3>曰:「想君小时,必当了了!」韪大踧踖4>。

    (1) 韪:陈韪,汉太中大夫,生卒年不详。韪,音ㄨㄟˇ。

    (2) 了了:音ㄌ|ㄠˇ ㄌ|ㄠˇ,聪明慧黠。

    (3) 文举:孔融(公元153~208),字文举,东汉曲阜人,孔子二十世孙。有俊才,为建安七子之一,汉献帝时为北海相,世称孔北海;立学校,表儒术,后拜大中大夫,为曹操所杀。

    (4) 踧踖:音ㄘㄨˋ ㄐ|ˊ,不安的样子。

    典故说明

    根据《世说新语》记载,孔融在十岁那年,跟随父亲到洛阳时,想去拜访当时声名很高的司隶校尉李膺(字元礼),可是只有有才华的文士和李氏亲戚才会被通报接见。于是孔融走到李府门口,自称是李膺的亲戚。结果李膺接见他并且问:「我和你有亲戚关系吗?」孔融回答说:「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的祖先老子(李耳,字伯阳)有师生关系,所以我和你可以算得上是世交。」李膺和在场的宾客听了,对于孔融的反应敏捷感到惊奇。这时太中大夫陈韪晚到,旁边的人告诉他这件事。陈韪听了说:「小时候聪慧敏捷,表现优良,长大之后未必能有所成就!」孔融立刻回了一句:「想必你小时候一定是很聪明慧黠罗!」陈韪当下觉得局促不安,说不出话来。后来「小时了了」演变为成语,用来指人在幼年时聪慧敏捷。

    书证

    01.南朝宋.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言语》:「太中大夫陈韪后至,人以其语语之。韪曰:『小时了了,大未必佳!』」(源)

    02.宋.刘克庄〈兑女余最小孙也慧而夭悼以六言〉诗二首之二:「不合小时了了,可堪长夜茫茫。」

    03.《二刻拍案惊奇.卷五》:「小时了了大时佳,五岁孩童已足夸:计缚剧盗如反掌,直教天子送还家。」

    【小时了了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教育Wiki编版)

    出处

    《世说新语·夙慧篇》:「孔文举年十岁,随父到洛。时李元礼有盛名,为司隶校尉;诣门者皆隽才清称,及中表亲戚乃通。文举至门,谓吏曰:「我是李府君亲。」既通,前坐。元礼问曰:「君与仆有何亲?」对曰:「昔先君仲尼,与君先人伯阳,有师资之尊;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。」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。太中大夫陈炜后至,人以其语语之。炜曰:「小时了了,大未必佳!」文举曰:「想君小时必当了了。」炜大踧踖。

    解释

    形容人年纪又小时聪慧,但隐含在背后之意却是讥讽人长大后就不一定怎么样了。

    故事

    年仅十岁的孔融,却大胆地去访问这位太守。他到府门前,对守门人说: 「我是李太守的亲戚,给我通报一下。」守门人通报后,李太守接见了他。李元礼问他说:「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?」孔融回答道:「从前我的祖先仲尼(即孔子)和你家的祖先伯阳(指老子,老子姓李名耳,字伯阳)有师资之尊(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礼节的问题) ,因此,我和你也是世交呀!」当时有很多贺客在座,李氏和他的宾客对孔融的这一番话都很惊奇。其中有一个中大夫陈韪,恰恰后到,在座的宾客将孔融的话告诉他后,他随口说道:「小时了了,大未必佳。」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地道:「我想陈大夫小的时候,一定是很聪明的。」陈韪给孔融一句话难住了,半天说不出话来 。

    近义词

    聪明反被聪明误、恃才傲物、少年得志

    反义词

    好酒沉瓮底、大器晚成

    造句

    光是有聪明的天赋是不够的,还需要勤学笃行的态度,否则小时了了,以后就难有什么成就。

智能起名
back_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