秣马厉兵

拼音 mò mǎ lì bīng语法 联合式
繁体 秣馬厲兵五笔 TCDR
  • 成语解释:

    也说厉兵秣马。喂饱战马,磨快武器,准备战斗。也泛指事前积极的准备工作。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“蒐乘补卒,秣马利(厉)兵,修陈(阵)固列,蓐食申祷,明日复战。” 厉:磨。兵:兵器。

  • 出自:

    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郑穆公使视客馆,则束载厉兵秣马矣。”

  • 近义词:

    谷马砺兵,厉兵秣马,披坚执锐

  • 反义词:

    刀枪入库

  • 与『秣马厉兵』字的名字:

    全马 傲兵 俊马 侍兵 伽马 卫厉 阳厉 云马 厉宛 厉今 厉雪 厉靖 厉臣 厉铮 厉腾 厉文 厉珩 厉晨 厉旻 厉楷 厉桐 厉桂 厉烽 厉飚 厉冬 厉蕾 厉储 兵赫 兵群 兵韬 兵瑶 兵轩 兵孝 兵萧 兵光 东马 昊兵 硕马 勇马 万马 雨兵 野马 翁兵 籍厉 航马 艳厉 龙马 皓兵 皇兵 晨兵

  • 详细解释:

    【秣马厉兵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成语词典版)

    释义

    义参「厉兵秣马」。见「厉兵秣马」条。

    典源

    此处所列为「厉兵秣马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 《左传.僖公三十三年》三十三年春,秦师过周北门,左右免胄而下,超乘者三百乘。王孙满尚幼,观之,言于王曰:「秦师轻而无礼,必败。轻则寡谋,无礼则脱。入险而脱,又不能谋,能无败乎?」及滑,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,遇之,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,曰:「寡君闻吾子将步师1>出于敝邑,敢犒从者。不腆2>敝邑,为从者之淹3>,居则具一日之积4>,行则备一夕之卫。」且使遽5>告于郑。郑穆公使视客馆6>,则束载7>、厉兵8>、秣马9>矣。

    (1) 步师:行军。

    (2) 腆:音ㄊ|ㄢˇ,丰厚。

    (3) 淹:滞留、停留。

    (4) 积:蓄存、储藏粮食。

    (5) 遽:驿车。

    (6) 郑穆公使视客馆:此句据阮元《校勘记》补。郑穆公,公元前649~前606,春秋时郑国国君。客馆,招待宾客休息、居住的房舍。

    (7) 束载:捆物装车。为作战之准备。

    (8) 厉兵:磨利兵器。为作战之准备。

    (9) 秣马:喂马。为作战之准备。

    典故说明

    此处所列为「厉兵秣马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 厉兵,磨利兵器。秣马,喂马。「厉兵秣马」指完成作战的准备。《左传》记载:鲁僖公三十二年,驻防郑国都的秦将杞子,派人报告秦王他们已掌管郑国都的北门,是攻打郑国的好机会。三十三年春天,秦王决定派兵攻打郑国。郑国商人弦高在前往周都城经商途中遇到秦军,知道秦军意图后,他一方面用四张兽皮和十二头牛慰劳赏赐秦军,一方面则是派人赶紧回报郑穆公这件事。郑穆公获报后,派人去招待秦国驻军休息、居住的房舍察看,结果见到他们已经捆物装车、磨利兵器、喂好马匹,完成作战的准备。于是郑穆公将计就计派皇武子去送行,让秦军知道郑国已有防备,免去一场战争。后来「厉兵秣马」被用来指完成作战准备。亦用来比喻完成事前准备工作。另外在《左传.成公十六年》中,可见「秣马利兵」一词,也作比喻完成作战准备的意思。

    书证

    01.《晋书.卷九七.四夷列传.西戎》:「今将秣马厉兵,争衡中国。」

    02.元.耶律楚材〈答杨行省书〉:「北阙之恩,秣马厉兵,可报西门之役。」

    词典附录

    修订本参考资料:比喻完成作战的准备。晋书˙卷九十七˙四夷传˙西戎传:今将秣马厉兵,争衡中国。亦作厉兵秣马。

    【秣马厉兵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
    比喻完成作战的准备。《晋书.卷九七.四夷传.西戎传》:「今将秣马厉兵,争衡中国。」也作「厉兵秣马」。

    【秣马厉兵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简编版)

    喂饱牲口磨利兵器,积极做好作战准备。

    【造句】全体将士秣马厉兵,准备决一死战。

智能起名
back_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