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秦暮楚

拼音 zhāo qín mù chǔ语法 联合式
繁体 朝秦暮楚五笔 FDAS
  • 成语解释:

    战国时秦楚两国争霸,其他各国和游说之士根据自己的利益,一会儿助秦,一会儿助楚。后用以比喻人没有原则,反复无常。

  • 出自:

    明·毕魏《竹叶舟》:“因见贵戚王恺;富堪敌国;比太仆更觉奢华;为此我心未免朝秦暮楚。”

  • 近义词:

    喜新厌旧,反复无常,朝三暮四,夜长梦多,朝令夕改,朝梁暮陈,反覆无常,三心二意,见异思迁,三心两意,暮楚朝秦,前后矛盾,晨秦暮楚,离心离德

  • 反义词:

    忠贞不二,誓死不渝,海枯石烂,始终如一,始终不渝,忠贞不渝,一往情深,一心一德

  • 与『朝秦暮楚』字的名字:

    博朝 博楚 南朝 南暮 南楚 千楚 储楚 俏楚 佳朝 佳暮 佑朝 伯楚 冠楚 劲秦 卿暮 凡楚 云暮 净楚 久秦 久暮 昊楚 瑶楚 潇楚 曦朝 雯楚 茹楚 芊楚 涵楚 晗楚 柏楚 译朝 韵楚 竣朝 竣楚 纹楚 浚朝 浚楚 姿楚 唯楚 封朝 菱楚 伟楚 凌楚 雅楚 鉴朝 霖朝 霖楚 震朝 霁朝 雨朝

  • 详细解释:

    【朝秦暮楚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成语词典版)

    释义

    (一) 「朝秦暮楚」之「暮」,典源作「莫」。「莫」为「暮」的本字。战国时之小国,时而事秦,时而事楚,反覆无常。语出宋.晁补之〈海陵集序〉。后用「朝秦暮楚」比喻人心反覆无常。△「反覆无常」、「出尔反尔」、「朝三暮四」、「朝梁暮陈」(二) 「朝秦暮楚」之「暮」,典源作「莫」。「莫」为「暮」的本字。早上还在秦国,晚上却已在楚国。比喻人东飘西荡,行踪无定。语出宋.晁补之〈北渚亭赋〉。△「朝吴暮楚」

    典源

    (一) 宋.晁补之〈海陵集序〉(据《鸡肋集.卷三四》引)战国异甚,士一切趋利邀合1>,朝秦而莫楚不耻,无春秋时诸大夫事业2>矣。而言辞始专为贤,雄夸虚张,听者为夺,虽义理皆亡而文章可喜,以其去三代春秋时犹近也。

    (1) 邀合:迎合。

    (2) 事业:指春秋时,士大夫以文章宣扬义理的胸怀。(二) 宋.晁补之〈北渚亭赋〉(据《鸡肋集.卷二》引)今我与客论古人则知迷属,有感而歔欷1>,岂不重惑也哉?仕如行贾2>,孰非逆旅3>?托生理4>于四方,固朝秦而莫楚,曾无必于一笑,尚何知乎千古!

    (1) 歔欷:音ㄒㄩ ㄒ|,悲叹。

    (2) 行贾:经商、做买卖。贾,音ㄍㄨˇ。

    (3) 逆旅:旅馆、客舍。

    (4) 生理:生活、生计。

    典故说明

    (一) 〈海陵集序〉是晁补之重要的文论之一,其中「朝秦而莫楚」句,源于战国时秦、楚为两个敌对的大国,地处两者间的韩、赵、魏等弱小国家,为了在夹缝中求生存,立场摇摆,一下以秦国为侍奉的对象,一下又依附于楚国。当时的说客策士,也没有尊君爱国的观念,为了自身的利益,在各国间游走不定。晁补之认为这样的风气,连带的影响了当代文风,战国时的文人,不像春秋时代文人那样具有以尊君爱民为职志的胸怀,因此文章不再富含义理,而且出现许多夸大虚浮的部分。但虽如此,因为距离夏、商、周及春秋时代未远,整体看来,战国时代的文章仍是值得欣赏。后来「朝秦暮楚」这句成语从典源中摘出,用来比喻人心反覆无常。

    (二) 北宋哲宗元佑年间,晁补之任齐州太守,在任期间,重修毁损已久的北渚亭,并为之作记,即〈北渚亭赋〉。文中除描述亭中所见景观,并以今古人物、历代事物的兴衰,寄寓对人生变化无常的感慨。宋代文人周密曾评论此文,认为晁补之这篇文章,就像苏东坡的〈赤壁赋〉,凭藉客观的地理环境,兴发文人主观的思绪情怀。此处引述〈北渚亭赋〉的这段文字,便是晁补之感叹仕宦生涯其实就像经商,总是居无定所、四处流离。也犹如战国时代的说客策士,周旋于各国之中,早上在秦国,晚上却又到了楚国,为求生计四处迁徙飘荡,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动向,对未来既是茫然又是无奈。后来,「朝秦暮楚」这句成语从典源中摘出用来比喻人东飘西荡,行踪无定。

    书证

    (一)

    01.宋.晁补之〈海陵集序〉:「战国异甚,士一切趋利邀合,朝秦而莫楚不耻,无春秋时诸大夫事业矣。」(源)(一)

    02.明.毕魏《竹叶舟传奇.第一二折》:「因见贵戚王恺,富堪敌国,比太仆更觉奢华。为此,我心未免朝秦暮楚。」(一)

    03.明.俞弁《逸老堂诗话.卷下》:「余尝过访其居,修竹潇然,焚香独坐,左图右史,充栋汗牛,昔人之所慕者,今大中俱得之矣。与世之朝秦暮楚,驱驰势利之场者,大相辽绝哉。」(一)

    04.《精忠岳传.第三一回》:「杨虎朝秦暮楚,是个反覆小人。」(一)

    05.清.赵翼《廿二史劄记.卷二二.五代史与新五代史.张全义冯道》:「道死,年七十三。论者至谓与孔子同寿,此道之望重一世也。以朝秦暮楚之人,而皆得此美誉。」(一)

    06.《福惠全书.卷一二.刑名部.霸产累粮事》:「审得生员张行吉、父张成祖,所买地四十二亩,倏候倏张,此业之为朝秦暮楚者,非一日矣。」(一)

    07.清.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.卷一七.姑妄听之三》:「尔我家三世奴,岂朝秦暮楚者耶?幼主妄行当劝戒,不从,则当告主人。」(二)

    01.宋.晁补之〈北渚亭赋〉:「仕如行贾,孰非逆旅?托生理于四方,固朝秦而莫楚。」(源)(二)

    02.清.孔尚任《桃花扇.第二九出》:「烽烟满郡州,南北从军走;叹朝秦暮楚,三载依刘。归来谁念王孙瘦,重访秦淮帘下钩。」

    词典附录

    修订本参考资料:秦和楚为战国时代的两大国,夹处其间的韩、赵、魏等国,时而事秦,时而事楚,反 覆变化。后因以朝秦暮楚比喻人心反覆无常。清˙纪昀˙阅微草堂笔记˙卷十七˙姑 妄听之三:尔我家三世奴,岂朝秦暮楚者耶?幼主妄行当劝戒,不从,则当告主人 。精忠岳传˙第三十一回:杨虎朝秦暮楚,是个反覆小人。亦作暮楚朝秦。早上还在秦国,晚上却已在楚国。比喻行踪不定,四处飘泊。宋˙晁补之˙北渚亭赋 :托生理于四方,固朝秦而暮楚。清˙孔尚任˙桃花扇˙第二十九出:烽烟满 郡州,南北从军走;叹朝秦暮楚,三载依刘。

    【朝秦暮楚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
    秦和楚为战国时代的两大国,夹处其间的韩、赵、魏等国,时而事秦,时而事楚,反覆变化。后因以朝秦暮楚比喻人心反覆无常。清.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.卷一七.姑妄听之三》:「尔我家三世奴,岂朝秦暮楚者耶?幼主妄行当劝戒,不从,则当告主人。」《精忠岳传.第三一回》:「杨虎朝秦暮楚,是个反覆小人。」也作「暮楚朝秦」。早上还在秦国,晚上却已在楚国。比喻行踪不定,四处飘泊。宋.晁补之〈北渚亭赋〉:「托生理于四方,固朝秦而暮楚。」清.孔尚任《桃花扇.第二九出》:「烽烟满 郡州,南北从军走;叹朝秦暮楚,三载依刘。」

    【朝秦暮楚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简编版)

    秦和楚为战国时代的两大国,夹处其间的韩、赵、魏等国,时而事秦,时而事楚,反覆变化。比喻人心反覆无常。

    【造句】他三心二意,朝秦暮楚,令人难以信赖。

    【朝秦暮楚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教育Wiki编版)

    解释

    早晨事秦,晚上投楚。比喻反覆无常。或形容漂泊不定。朝:ㄓㄠ

    出处

    宋 晁补之 《鸡肋集》:「托生理于四方,故朝秦而暮楚」

    相近辞

    朝三暮四 反覆无常

    相反辞

    始终不渝 从一而终

    造句

    王小明一会儿对围棋有兴趣,一会儿又想学钢琴,这样朝秦暮楚,很可能什么都学不好。

    修辞

    譬喻 对偶 借代

    参考资料

    多功能成语汇编 泰宇出版公司 p157实用成语辞典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p418

智能起名
back_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