纲举目张

拼音 gāng jǔ mù zhāng语法 联合式
繁体 綱舉目張五笔 XIHX
  • 成语解释:

    提起鱼网上的大绳一抛,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了。比喻文章条理分明,也指抓住事物的关键,带动其他环节。汉郑玄《诗谱序》:“举一纲而万目张。” 纲:鱼网上的大绳。目:网上的眼。

  • 出自:

    汉·郑玄《诗谱序》:“此诗之大纲也。举一纲而万目张;解一卷而众篇明。”

  • 近义词:

    提纲挈领,以一持万,提要钩玄

  • 反义词:

    轻重倒置

  • 与『纲举目张』字的名字:

    你张 劭举 举炎 举涵 举宸 举谊 举例 举丞 昊举 瀚举 际纲 麟举 醒目 畅举 钊举 腾目 晨纲 晟纲 晟举 桓纲 绪纲 纲枫 泓举 弼纲 运纲 运举 律纲 举迪 举硕 举翼 举琨 举琅 举墨 举昂 乙纲 才举 目涵 目伟 目琦 目栖 目河 目东 弘举 辰举 沛举 昀举 坤举 浩张 亦举 宗举

  • 详细解释:

    【纲举目张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成语词典版)

    释义

    纲,网的大绳。目,网的孔眼。「纲举目张」比喻能执其要领,则细节自能顺理而成。#语本《吕氏春秋.离俗览.用民》。后亦用「纲举目张」比喻条理分明。

    典源

    #《吕氏春秋.离俗览.用民》1>当禹之时,天下万国,至于汤而三千余国,今无存者矣,皆不能用其民也。民之不用,赏罚不充也。汤、武因夏、商之民也,得所以用之也;管、商亦因齐、秦之民也,得所以用之也。民之用也有故,得其故,民无所不用。用民有纪2>有纲3>,壹引其纪,万目4>皆起;壹引其纲,万目皆张。为民纪纲者,何也?欲也,恶也。何欲?何恶?欲荣利,恶辱害。辱害所以为罚,充也;荣利所以为赏,实也。赏罚皆有充实,则民无不用矣。

    (1) 典故或见于《韩非子.外储说右下》、汉.郑玄〈诗谱序〉。

    (2) 纪:丝的头绪、条理。

    (3) 纲:维系网的粗绳。

    (4) 目:网的孔眼。〔参考资料〕 ■《韩非子.外储说右下》摇木者一一摄其叶,则劳而不遍,左右拊其本,而叶遍摇矣。临渊而摇木,鸟惊而高,鱼恐而下。善张网者,引其纲,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。一一摄万目而后得,则是劳而难,引其纲而鱼已囊矣。故吏者,民之本纲者也,故圣人治吏不治民。■汉.郑玄〈诗谱序〉(据《诗经.卷首》引)欲知源流清浊之所处,则循其上下而省之;欲知风化芳臭气泽之所及,则傍行而观之。此诗之大纲也。举一纲而万目张,解一卷而众篇明,于力则鲜,于思则寡,其诸君子亦有乐于是与!

    典故说明

    纲,是网上的大绳。目,则是网的孔眼。只要提起网上的纲绳,这样无数的网眼都会张开来,因此用来比喻如果能够抓住事情的关键,各个环节都能轻易带动。《吕氏春秋.离俗览.用民》中,说明刑罚不如德化礼教,唯有善用后者,才是真正抓住治理人民的要领,也才能「壹引其纲,万目皆张」,就是「纲举目张」的意思。后来「纲举目张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能执其要领,则细节自能顺理而成,后亦用以比喻条理分明。

    书证

    01.宋.张洪《朱子读书法.卷四.虚心涵泳》:「乍看极是繁碎,久之纯熟贯通,则纲举目张,有自然省力处。」

    02.清.王士祯《池北偶谈.卷一二.谈艺二.同父论曹瞒之非》:「纲举目张,蜀中已成磐石之势,安得谓蜀人慑操之威,必不拒守?」

    03.清.顾炎武《日知录.卷一一.里甲》:「其间大小相维,轻重相制,纲举目张,周详细密,无以加矣。」\u001a

    词典附录

    修订本参考资料:纲,网的大绳。目,网的孔眼。纲举目张比喻能执其要领,则细节自能顺理而成。民国˙连横˙台湾通史序:续以建省之议,开山抚番,析疆增吏,正经界,筹军防,兴土宜,励教育,纲举目张,百事俱作,而台湾气象一新也。后亦比喻条理分明。

    【纲举目张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
    纲,网的大绳。目,网的孔眼。纲举目张比喻能执其要领,则细节自能顺理而成。民国.连横〈台湾通史序〉:「续以建省之议,开山抚番,析疆增吏,正经界,筹军防,兴土宜,励教育,纲举目张,百事俱作,而台湾气象一新矣。」后亦比喻条理分明。

    【纲举目张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简编版)

    纲,网的大绳。目,网的孔眼。纲举目张比喻若能掌握事物的要领,则细节自能顺理而成。后亦比喻条理分明。

    【造句】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,新公司的内部规划已经纲举目张了。

智能起名
back_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