坐卧不安

拼音 zuò wò bù ān语法 主谓式
繁体 坐卧不安五笔
  • 成语解释:

    坐着躺着都不安宁。形容因忧愁恐惧而不安的样子。

  • 出自:

    《周书姚僧垣传》:“大将军襄乐公贺兰隆先有气疾;加以水肿;喘息奔急;坐卧不安。”

  • 近义词:

    寝食难安,坐卧不宁,惶恐不安,局促不安,惊惶失措,诚惶诚恐,如坐针毡,提心吊胆,坐立不安,惴惴不安,忐忑不安

  • 反义词:

    满不在乎,处之袒然,谈笑自若,心安理得,若无其事

  • 与『坐卧不安』字的名字:

    卓安 傲安 偌安 倩安 俪安 信坐 佰安 仟安 仔安 众安 仑安 农安 陌安 郡安 邺安 亓安 卧航 卧虎 卧龙 卧瑜 卧桃 凉安 八不 丛安 乂安 栎安 瀚安 玥安 潇安 雯安 茹安 芊安 凝安 璐安 译安 硕安 竣安 皆安 歆安 浚安 骏安 菱安 乾安 予安 黛安 默安 麟安 鹿安 馨安 馥安

  • 详细解释:

    【坐卧不安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成语词典版)

    释义

    义参「坐立不安」。见「坐立不安」条。

    典源

    此处所列为「坐立不安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 ※《周书.卷四七.艺术列传.姚僧垣》大将军、襄乐公贺兰隆先有气疾,加以水肿1>,喘息奔急2>,坐卧不安。或有劝其服决命大散者,其家疑未能决,乃问僧垣。僧垣曰:「意谓此患不与大散相当。若欲自服,不烦赐问。」因而委去。其子殷勤拜请曰:「多时抑屈,今日始来。竟不可治,意实未尽。」僧垣知其可差,即为处方,劝使急服,便即气通。更服一剂,诸患悉愈。

    (1) 水肿:因液体在身体的细胞组织中发生异常的积聚现象,而引起全身或局部的肿胀症状。通常发生于心脏病、肾脏病患者。

    (2) 喘息奔急:呼吸急促。

    典故说明

    此处所列为「坐立不安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 「坐立不安」指是一个人情绪不安,坐也不是,站也不是。这个成语可能出自于北周姚僧垣的故事。姚僧垣精通医术。大将军、襄乐公贺兰隆原先就有气喘的疾病,加上身体水肿,导致呼吸急促,以致焦急、烦躁,心神不宁,坐卧不安。有人劝他服用决命大散,可是他的家人犹豫不决,于是去请教僧垣。僧垣不赞成服用决命大散,并直言如果想自行服用,就不要来问。说完就想弃之而去。但是在贺兰隆的儿子再三恳求,僧垣开了处方,贺兰隆服用两剂,病就全好了。后来「坐立不安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形容焦急、烦躁,心神不宁的样子。出现「坐立不安」的书证如《三国演义.第二六回》:「(关)公退,寻思去计,坐立不安。」

    书证

    01.《周书.卷四七.艺术列传.姚僧垣》:「大将军、襄乐公贺兰隆先有气疾,加以水肿,喘息奔急,坐卧不安。」(源)

    02.《水浒传.第四二回》:「小可兄弟,只为父亲这一事,悬肠挂肚,坐卧不安。」

    词典附录

    修订本参考资料:形容焦急、烦燥,心神不定的样子。周书˙卷四十七˙艺术传˙姚僧垣传:大将军襄乐公贺兰隆先有气疾,加以水肿,喘息奔急,坐卧不安。封神演义˙第七回:心下踌蹰,坐卧不安,如芒刺背。亦作坐立不安。

    【坐卧不安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
    形容焦急、烦燥,心神不定的样子。《周书.卷四七.艺术传.姚僧垣传》:「大将军襄乐公贺兰隆先有气疾,加以水肿,喘息奔急,坐卧不安。」《封神演义.第七回》:「心下踌蹰,坐卧不安,如芒刺背。」也作「坐立不安」。

智能起名
back_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