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破天惊

拼音 shí pò tiān jīng语法 联合式
繁体 石破天驚五笔 DDGN
  • 成语解释:

    唐李贺《李凭箜篌引》诗:“女娲炼石补天处,石破天惊逗秋雨。” 原来形容箜篌(古乐器)的声音忽而高亢,忽而低沉,出人意外,有不可名状的奇境。后用以比喻文章、议论出奇惊人。

  • 出自:

    唐·李贺诗《李凭箜篌引》:“女娲炼石补天处,石破天惊逗秋雨。”

  • 近义词:

    一飞冲天,惊天动地,一鸣惊人,天翻地覆,平地一声雷,一举成名

  • 反义词:

    默默无闻

  • 与『石破天惊』字的名字:

    博天 华石 化天 伏天 亿天 函天 阳石 乡天 乙天 昊石 瀚天 翰天 玥天 曦天 雯天 涵天 晗天 韶天 硕天 镜天 歆天 棋天 继天 浚天 骏天 谨天 厚石 乔天 黛天 鼎石 雅天 鑫天 鑫石 雷天 雨天 靖石 誉天 索天 策天 符天 航天 颢天 艳天 齐天 裕天 鸿天 锐天 铭天 铭石 钻石

  • 详细解释:

    【石破天惊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成语词典版)

    释义

    形容乐器弹奏出来的声音激越高亢,惊天动地。语出唐.李贺〈李凭箜篌引〉。后用「石破天惊」形容事物或言论新奇惊人。

    典源

    唐.李贺〈李凭箜篌引〉(据《全唐诗.卷三九○.李贺》引)吴丝蜀桐张高秋,空白凝云颓不流。江娥啼竹素女愁,李凭中国弹箜篌。崑山玉碎凤皇叫,芙蓉泣露香兰笑。十二门前融冷光,二十三丝动紫皇。女娲1>链石补天处,石破天惊逗2>秋雨。梦入坤一作神山教神妪,老鱼跳波瘦蛟舞。吴质不眠倚桂树,露脚斜飞湿寒兔。

    (1) 女娲:神话传说中的上古女帝。与伏羲为兄妹。人首蛇身,相传曾炼五色石以补天,并抟土造人,制嫁娶之礼,延续人类生命。娲,音ㄨㄚ。

    (2) 逗:惹、引弄。

    典故说明

    李贺是唐朝的着名诗人,才气极高,七岁能作诗,十五岁便成名,并以〈雁门太守行〉得到了韩愈的赏识。李贺的创作方式也十分特别,据说他写诗从不先命诗题,每与友人出游,便命奴仆背着锦囊骑驴跟随,灵感一来,他便赶紧写下,投在囊中,等回家后再整理成篇。李贺虽然诗誉日隆,但仕途上却不甚顺遂。二十岁时应礼部试时受到排挤,其他考生认为他的父亲名晋肃,应当避讳(「晋」、「进」二字同音),不得参加进士考试。韩愈虽然为他作〈讳辩〉力争,但李贺再也没有应试。后来他作了张彻的幕僚,二十六岁返乡,二十七岁便以英年早逝,留下诗作二百余首。李贺的诗作内容深邃,种类繁多,以想像力丰富着称,擅于锻练字句,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,后世称为「诗鬼」。如〈李凭箜篌引〉一诗中,他形容李凭弹奏箜篌的乐音,具有极大的震撼力,不但能使上古女娲用来补天的五色石因而碎裂,也让上天为之震动,洒落滂沱的秋雨;连在梦中都被请到神山去教神妪弹奏箜篌,那精妙的音律,连海中的鱼、蛟都随着乐声而跳跃。后来「石破天惊」被用来形容事物或言论新奇惊人。

    书证

    01.唐.李贺〈李凭箜篌引〉:「女娲链石补天处,石破天惊逗秋雨。」(源)

    02.宋.范成大〈知郡检计斋醮祷雨登时感通辄赋古风以附舆颂〉诗:「风师避路雷车鸣,石破天惊檐溜倾。」

    03.清.黄宗羲〈轮庵禅师语录序〉:「入室讲《论语》、《周易》,凿空新义,石破天惊。」

    04.《孽海花.第一一回》:「尚秋听罢咋舌道:『真是石破天惊的怪论!』」

    05.《宦海.第一九回》:「陈继泰被他们这样的一来,好似那雷霆乍震,石破天惊,只吓得个肺腑皆崩,神魂出窍。」\\u001a

    词典附录

    修订本参考资料:形容古乐器箜篌弹奏出来的声音高亢激越,惊天动地。语出唐˙李贺˙李凭箜篌引:女娲链石补天处,石破天惊逗秋雨。后形容事物新奇而惊人。宋˙范成大˙知郡检计斋醮祷雨登时感通辄赋古风以附舆颂诗:风师避路雷车鸣,石破天惊檐溜倾。孽海花˙第十一回:尚秋听罢咋舌道:真是石破天惊的怪论!亦作天惊石破。

    【石破天惊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
    形容古乐器箜篌弹奏出来的声音高亢激越,惊天动地。语出唐.李贺〈李凭箜篌引〉:「女娲链石补天处,石破天惊逗秋雨。」后形容事物新奇而惊人。宋.范成大〈知郡检计斋醮祷雨登时感通辄赋古风以附舆颂〉诗:「风师避路雷车鸣,石破天惊檐溜倾。」《孽海花.第一一回》:「尚秋听罢咋舌道:『真是石破天惊的怪论!』」也作「天惊石破」。

    【石破天惊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简编版)

    本指古乐器箜篌弹奏出来的声音高亢激越,惊天动地。后常以形容事物出奇惊人。语出唐.李贺〈李凭箜篌引〉。

    【造句】他的研究常有石破天惊的发现,让大家受到异常的震撼。

智能起名
back_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