动之以情

拼音 dòng zhī yǐ qíng语法 紧缩式
繁体 動之以情五笔 FPNN
  • 成语解释:

    用感情来打动他的心。

  • 与『动之以情』字的名字:

    博情 博之 南之 卉之 千以 千之 倩情 倚之 佳以 佑之 亿之 勋之 劭之 动香 动脉 动物 动机 允情 冼之 共情 之末 之烁 之蕴 之翌 之筱 之筠 之羚 之颜 之聃 之眼 之盎 之铱 之铖 之甜 之韫 之珺 之珝 之珉 之玹 之玙 之祜 之欧 之敖 之橙 之樾 之樊 之槿 之柠 之燚 之熠

  • 详细解释:

    【动之以情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书)

    动之以情又称为「运用感性」,是指沟通的效果,容易因诉诸感性而获得。因此,如能使沟通的讯息与情绪、感情,作适度的、密切的配合,乃是沟通的良好策略。

    面对面的沟通方式,最能激起并掌握情绪的反应。俗话说:「见面三分情」,「有话当面说清楚」,即是面对面沟通方式的特色。因为在交谈中,可随时补充说明,能及时澄清,彼此容易获得了解;同时亦可察言观色,因势利导,达成交流情谊的目的。但反观大众传播媒体,因其与沟通对象的生理距离以及心理距离都大,故欲藉大众传播媒体宣导教育措施,则更需要在感情、情绪上确保较强的联系,尤其在用字遣词上宜带有感情意味;否则,如果字里行间相当平淡、毫无感情,则其影响力较弱。

    中国的社会比较重视「面子问题」,很在乎「情面」。像:「只要给我面子,一切都好说」,「连这点面子都不给,非跟他周旋到底不可」。诸如此类牵涉情面而致引起强烈情绪者,不胜枚举。因此,在沟通时,切忌伤人尊严,损人颜面;否则,容易招致强烈的不快与敌意。今日在教育行政措施上,如能设法使有关大众觉得很有面子,或使其碍于情面而不好表示反对,在大家高兴和乐,不知不觉中接受你的引导,是为上上之策。

    讯息内容的意义和暗示,虽含有激起情绪的作用,但对于不同知识或教育水准的人,同样讯息所引起的情绪反应却往往不同。一般而言,知识水准高的人较富理性,也较客观、具判断力,情绪的表现比较含蓄。惟一旦引起反应,则相当强烈与执着,故「不发则已,一发难息」之情形,并不少见。至于知识较低的人,见识不多,生活圈子不大,判断力薄弱,容易接受暗示及影响,故盲从附合,情绪激动之情事较易发生。惟这种情绪可能来得快,去得也快,并不会维持长久。

    总之,在沟通时,送讯者宜把握动之以情的原则,不时注意沟通讯息可能发生的效果及其可能引起的反应,并切实掌握讯息确能激起所期望的情绪反应,达到沟通的预期目标。

    --作者:黄昆辉

智能起名
back_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