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愎自用

拼音 gāng bì zì yòng语法 联合式
繁体 剛愎自用五笔 MNTE
  • 成语解释:

    固执己见,不接受别人的意见,独断专行。愎(bì):固执,任性。

  • 出自:

    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刚愎不仁;未肯用命。”

  • 近义词:

    我行我素,怙恶不悛,自以为是,一意孤行,深闭固拒,独断专行,师心自用,固执己见

  • 反义词:

    博采众长,从谏如流,虚怀若谷,从善如流,低眉顺眼,低眉折腰,百依百顺,博采众议

  • 与『刚愎自用』字的名字:

    刚彦 刚翰 刚睿 刚童 刚铖 刚泓 雯刚 续刚 绣自 达刚 睿刚 锁刚 钧刚 琦刚 梓刚 洁刚 影刚 葵刚 刚霖 刚晖 刚茜 皓刚 琪刚 弘刚 自晗 自硕 自赫 自睿 自琳 自琦 自毅 自楠 自焱 自溪 锦用 铮刚 铭用 瑞用 峥用 妍用 蕊用 萍用 诗用 加用 岩用 宇用 哲用 君用 萌用 博用

  • 详细解释:

    【刚愎自用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成语词典版)

    释义

    愎,任性、固执。「刚愎自用」指性情倔强,自以为是。#语本《左传.宣公十二年》。△「师心自用」

    典源

    #《左传.宣公十二年》1>闻晋师既济,王欲还,嬖人伍参欲战。令尹孙叔敖弗欲,曰:「昔岁入陈,今兹入郑,不无事矣。战而不捷,参之肉其足食乎?」参曰:「若事之捷,孙叔为无谋矣。不捷,参之肉将在晋军,可得食乎?」令尹2>南辕反旆3>,伍参4>言于王曰:「晋5>之从政者新,未能行令。其佐先縠6>刚愎7>不仁,未肯用命。其三帅者专行不获,听而无上,众谁适从?此行也,晋师必败。且君而逃臣,若社稷8>何?」王病9>之,告令尹,改乘辕10>而北之,次11>于管12>,以待之。

    (1) 典故或见于《吕氏春秋.孟夏纪.诬徒》。

    (2) 令尹:春秋时,楚国的执政官,其职位相当于宰相。此指孙叔敖。

    (3) 南辕反旆:将车辆军旗回转南向。辕,车前用来套驾牲畜的两根直木,左右各一。此指车辆。旆,音ㄆㄟˋ,指军旗。

    (4) 伍参:春秋时楚国人,伍奢之父,生卒年不详。为楚庄王所宠幸之臣。

    (5) 晋:国名,周代诸侯国。春秋时据有今山西省大部分,及河北省西南地区,地跨黄河两岸。后为韩、赵、魏三家所分,遂亡。

    (6) 先縠:春秋时晋国大夫,生卒年不详。又称原縠,因食采于彘,故又称彘子。縠,音ㄏㄨˊ。

    (7) 刚愎:固执己见,不肯接受他人的意见。愎,音ㄅ|ˋ,任性、固执。

    (8) 君而逃臣:楚庄王为君,晋师统帅为臣,君畏臣而逃。

    (9) 社稷:本指土神和谷神,因社稷为帝王所祭拜,后用来泛称国家。

    (10) 病:以此为忧,为其所困。

    (11) 次:驻紮。

    (12) 管:郑国地名,地约在今河南省郑县。〔参考资料〕 《吕氏春秋.孟夏纪.诬徒》然则王者有嗜乎理义也,亡者亦有嗜乎暴慢也。所嗜不同,故其祸福亦不同。不能教者,志气不和,取舍数变,固无恒心。若晏阴,喜怒无处。言谈日易,以恣自行,失之在己,不肯自非。愎过自用,不可证移。见权亲势,及有富厚者,不论其材,不察其行,敺而教之,阿而谄之,若恐弗及。

    典故说明

    据《左传.宣公十二年》载,春秋鲁宣公十二年时,楚国出兵攻打郑国,晋国于是派荀林父等人率军前往援助郑国。当晋军正要渡河时,却听说郑国已经和楚国讲和,而统帅荀林父在分析形势后,认为不能轻率地进军与楚国交战,因此就打算撤兵回国。然而大将先縠(ㄏㄨˊ)却不听指挥,自行率领军队渡过黄河,去追击楚军。荀林父发觉后,已无法阻止,只好下令全军前进。楚王听说晋军已经渡河追来,原本打算退兵,令尹孙叔敖也有相同的看法,就命令军队继续南撤回国。但是大夫伍参却力劝楚王应该出兵与晋军交战,他认为晋军的荀林父才刚新任统帅,威信不高;而将军先縠又固执刚愎,不听指挥;其余将领也都意见不一,使得部下无所适从。这时若是楚军出战,必定可以胜利。楚王听了伍参的话,就下令停止撤退,回师北进,迎击晋军,果然打败了晋军。后来「刚愎自用」这句成语,就从原文中用来形容先縠的「刚愎」一语演变而出,用来形容性情倔强,自以为是。

    书证

    01.宋.陈抟《心相编》:「君子刚愎自用,小人行险侥幸。」

    02.《宋史.卷三六九.张俊等传》:「论曰:『……曲端刚愎自用,轻视其上,劳效未着,动违节制,张浚杀之虽冤,盖亦自取焉尔。』」

    03.《金史.卷一○三.纥石烈桓端列传》:「徐州行枢密院石盏女鲁欢刚愎自用,诏桓端以本官权签枢密院事,往代之。」

    04.《明史.卷一六二.章纶列传》:「疏既上,纶复独奏给事中王让不赴考察,且言明刚愎自用,己言多不见从,乞与明俱罢。」

    05.明.沈德符《万历野获编.卷一二.吏部.大计部院互讦》:「各堂上官不从臣言,而都御史高明,刚愎自用,十三道御史岂无一人可斥?高明心怀不公。」

    06.《清史稿.卷一四九.交通志一》:「盛宣怀刚愎自用,不洽舆情,已可概见,应如何惩处,以儆将来。」

    07.清.袁枚《随园诗话.卷一四》:「洪(素人)在部时,某相国问:『汝向人说我刚愎自用,有之乎?』」

    词典附录

    修订本参考资料:性情倔强,固执己见。明˙沈德符˙万历野获编˙卷上˙吏部˙大计部院互讦:各堂上官不从臣言,而都御史高明,刚愎自用,十三道御史岂无一人可斥?高明心怀不公。或作刚愎自任、刚褊自用、刚戾自用。

    【刚愎自用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
    性情倔强,固执己见。明.沈德符《万历野获编.卷上.吏部.大计部院互讦》:「各堂上官不从臣言,而都御史高明,刚愎自用,十三道御史岂无一人可斥?高明心怀不公。」也作「刚愎自任」、「刚褊自用」、「刚戾自用」。

    【刚愎自用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简编版)

    倔强乖戾,不接纳别人的意见。

    【造句】做事最忌刚愎自用,应多采纳别人意见,才会成功。

    【刚愎自用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教育Wiki编版)

    出处

    左传宣十二年:「其左先榖,刚愎不仁,未肯用命」

    语意

    形容人固执己见做事,完全不理会他人的意见

    故事

    性情倔强,固执己见。明.沈德符.万历野获编.卷上.吏部.大计部院互讦:「各堂上官不从臣言,而都御史高明,刚愎自用,十三道御史岂无一人可斥?高明心怀不公。」或作「刚愎自任」、「刚褊自用」、「刚戾自用」。

    近义词

    傲狠自用

    反义词

    虚怀若谷

    造句

    他「刚愎自用」,自以为是,完全不给人解释的机会

    一个分类语文学习领域

智能起名
back_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