纸上谈兵

拼音 zhǐ shàng tán bīng语法 偏正式
繁体 紙上談兵五笔 XHYR
  • 成语解释:

    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记载,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,少时学兵法,善于谈兵,父亲也难不倒他。后来代廉颇为赵将,只照搬兵书,不知变通。结果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兵打败。后用以比喻只凭书本知识空发议论,不能解决实际问题。

  • 出自:

   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现有这样诗人在此;却天天去纸上谈兵。”

  • 近义词:

    败絮其中,望梅止渴,坐而论道,言之无物,金玉其外,夸夸其谈,一纸空文,华而不实,画饼充饥,秀而不实,空言无补

  • 反义词:

    言之有物,身体力行,身经百战,南征北战,埋头苦干,兢兢业业,坐言起行,脚踏实地

  • 与『纸上谈兵』字的名字:

    傲兵 侍兵 其上 兵赫 兵群 兵韬 兵瑶 兵轩 兵孝 兵萧 兵光 上谷 上纹 上弦 上鲜 上赫 上锁 上膳 上韬 上珺 上晏 上熠 上贻 上城 上级 上澜 上澎 上淇 上沣 上宸 上骅 上古 上弈 上迈 上荟 上评 昊兵 凌谈 予上 雨上 雨兵 翁兵 盈上 皓上 皓兵 皇兵 景上 晨兵 星兵 尧兵

  • 详细解释:

    【纸上谈兵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成语词典版)

    释义

    在文字上谈论用兵的策略。典出《史记.卷八一.廉颇蔺相如列传.赵奢》。后用「纸上谈兵」比喻不切实际的议论。△「纸上空谈」

    典源

    《史记.卷八一.廉颇蔺相如列传.赵奢》七年,秦1>与赵2>兵相距长平3>,时赵奢4>已死,而蔺相如5>病笃6>,赵使廉颇7>将攻秦,秦数败赵军,赵军固壁不战8>。秦数9>挑战,廉颇不肯。赵王10>信秦之闲11>。秦之闲言曰:「秦之所恶,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12>为将13>耳。」赵王因以括为将,代廉颇。蔺相如曰:「王以名使括,若胶柱而鼓瑟14>耳。括徒能读其父书传,不知合变也。」赵王不听,遂将之。赵括自少时学兵法,言兵事,以天下莫能当15>。尝与其父奢言兵事,奢不能难16>,然不谓善。括母问奢其故,奢曰:「兵,死地17>也,而括易言18>之。使赵不将括即已,若必将之,破赵军者必括也。」及括将行,其母上书言于王曰:「括不可使将。」王曰:「何以?」对曰:「始妾事其父,时为将,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,所友者以百数,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,受命之日,不问家事。今括一旦为将,东向而朝,军吏无敢仰视之者,王所赐金帛,归藏于家,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。王以为何如其父?父子异心,愿王勿遣。」王曰:「母置之,吾已决矣。」括母因曰:「王终遣之,即有如不称,妾得无随坐乎?」王许诺。赵括既代廉颇,悉更约束,易置军吏。秦将白起闻之,纵奇兵,详败走,而绝其粮道,分断其军为二,士卒离心。四十余日,军饿,赵括出锐卒自博战,秦军射杀赵括。括军败,数十万之众遂降秦,秦悉阬之。

    (1) 秦:战国时秦国。战国时七雄之一。约今甘肃省天水县。庄公时徙居大丘,今之陕西省兴平县东南的槐里城。秦王政二十六年 统一天下,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。

    (2) 赵:战国时赵国。战国时七雄之一。约统有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带。

    (3) 长平:地约当今山西省高平县西北。

    (4) 赵奢:战国时赵国人,生卒年不详。秦伐韩时,韩请救于赵,赵以为将,大破秦军,号马服君。

    (5) 蔺相如:战国时赵国人,生卒年不详。赵惠王时,秦昭襄王欲以十五城池,易换赵国的和氏璧,相如怀璧前往,见秦王无偿城的诚意,乃完璧归赵。后来在秦、赵渑池之会,智辩秦王,使赵王免于屈辱,遂封为上卿。

    (6) 病笃:病势沉重。

    (7) 廉颇:战国时赵国人,生卒不详。为赵之名将,屡败齐、魏等国。长平之战,坚壁自守,秦惧不敢加兵,后赵王受秦反间计,以赵括代之,赵遂大败。

    (8) 固壁不战:坚守壁垒,不出兵交战。

    (9) 数:音ㄕㄨㄛˋ,屡次。

    (10) 赵王:此指赵国国君赵孝成王。

    (11) 闲:通「间」,谣言。

    (12) 赵括:战国时赵国人,生卒年不详。赵国大将军赵奢之子。

    (13) 将:音ㄐ一ㄤˋ,大将军。

    (14) 胶柱而鼓瑟:比喻顽固而不知变通。见「胶柱鼓瑟」。

    (15) 当:匹敌、相抗衡。

    (16) 难:音ㄋㄢˋ,辩驳。

    (17) 死地:生死搏斗的境地。

    (18) 易言:说得很轻松、容易。

    典故说明

    据《史记.卷八一.廉颇蔺相如列传.赵奢》载,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,从小熟读兵书,说起用兵的方法有条有理,自觉天下人都无法超越他。有一次,与父亲谈论起作战之道时,连父亲也都驳不倒他。可是赵奢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值得称颂嘉许的事,并且告诉妻子说:「作战是一件攸关生命安危的事,而赵括却看得太容易了,将来赵王没有用他当将军就罢了,如果起用他,那么让赵国大败的一定就是赵括。」后来,秦国出兵攻打赵国,当时赵奢已经去世,相国蔺相如又病重无法辅政,只剩大将军廉颇独撑大局。廉颇治军有方,深谋远虑,他见秦军强大,不能硬拚,于是下令坚守营垒,不理秦军百般挑战,使秦兵久战无功。于是秦王便派出间谍,散布谣言说:「秦军最怕的是赵奢的儿子赵括统领大军。」结果赵孝成王竟中计想改派赵括替代廉颇,但赵括的母亲却上书表示反对,蔺相如也表示同样意见,说到:「赵括虽然熟读兵书,却不懂得灵活运用,非大将之才。」但赵王不听建言,还是派了赵括领兵抗秦。赵括接掌兵权后,马上改变廉颇的战略,军官也大批更换。秦将白起听到这个消息,非常高兴,用计截断赵军的运粮后路,围困赵军。过了四十几天,赵军粮草吃尽,赵括率领精锐部队企图突围,结果遭秦军乱箭射死,赵国四十万军士也都被秦军俘虏,并且被活埋。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「纸上谈兵」,用来比喻不切实际的议论。

    书证

    01.《官场现形记.第三一回》:「毕竟书生之见,全是纸上谈兵,这些营务事情,如非亲身阅历,决不能言之中肯。」

    02.《红楼梦.第七六回》:「现有这样诗仙在此,却天天去纸上谈兵。」

    03.清.汤斌〈答孙屺瞻侍郎书〉:「此先生亲身阅历之言,故凿凿如此,非如他人纸上谈兵也。」

    04.《孽海花.第六回》:「只怕他们纸上谈兵,终无实际,使国家吃亏。」

    词典附录

    修订本参考资料:战国时赵括,擅长谈论兵法,不知变通,长平一役大败,赵军被坑杀四十万人的故事。典出史记˙卷八十一˙廉颇蔺相如传。后比喻不合实际的空谈、议论。红楼梦˙第七十六回:现有这样诗仙在此,却天天去纸上谈兵。官场现形记˙第三十一回:毕竟书生之见,全是纸上谈兵,这些营务事情,如非亲身阅历,决不能言之中肯。

    【纸上谈兵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
    战国时赵括,擅长谈论兵法,不知变通,长平一役大败,赵军被坑杀四十万人的故事。典出《史记.卷八一.廉颇蔺相如传》。后比喻不合实际的空谈、议论。《红楼梦.第七六回》:「现有这样诗仙在此,却天天去纸上谈兵。」《官场现形记.第三一回》:「毕竟书生之见,全是纸上谈兵,这些营务事情,如非亲身阅历,决不能言之中肯。」

    【纸上谈兵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简编版)

    仅擅长理论上的军事谈论,却无法在战场上实际运用。比喻不合实际的空谈、议论。典出《史记.卷八十一.廉颇蔺相如传》。

    【造句】这些提案只是纸上谈兵,所以在开会讨论时全数遭到否决。

    【纸上谈兵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教育Wiki编版)

    =纸上谈兵=战国赵括少学兵法,与其父奢言兵事,奢不能难,然不谓善。后括代廉颇为将,为秦将白起所破,赵卒被坑者四十万余,蔺相如称括徒能读父书传,不知合变,并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。刘三吾诗:「朝野犹夸纸上兵。」

    今以「纸上谈兵」比喻空谈无与实际者

    =古例=清 李宝嘉 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:「毕竟书生之见,全是纸上谈兵。」

    =近义词=闭门造车

    =反义词=亲身体验、量体裁衣、实事求是

    =造句=这件事你只是纸上谈兵,为什么不采取实际行动呢?

智能起名
back_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