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病相怜

拼音 tóng bìng xiāng lián语法
繁体 同病相憐五笔 MUSN
  • 成语解释:

    比喻有同样不幸遭遇的人互相同情。汉赵晔《吴越春秋》卷四:“同病相怜,同忧相救。” 怜:怜惜,同情。

  • 出自:

    《吴越春秋·阖闾传》:“子不闻河上歌乎?同病相怜;同忧相救。”

  • 近义词:

    患难与共,同舟共济,惺惺相惜

  • 反义词:

    同床异梦,乐祸幸灾,幸灾乐祸

  • 与『同病相怜』字的名字:

    去病 卓同 克同 亿同 昊同 玥同 雯同 芊同 柏同 译同 韵同 舒相 际同 凌同 麒同 雅同 霄相 誉同 麦同 赫同 翊同 羿同 管同 要同 耿同 玺同 裕同 相翰 相雯 相婕 相晗 相臻 相硕 相棠 相鑫 相霈 相霆 相睿 相锐 相胤 相瑾 相琳 相理 相暖 相榆 相楷 相桦 相柯 相灵 相辅

  • 详细解释:

    【同病相怜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成语词典版)

    释义

    有同样不幸遭遇的人互相同情。语出汉.赵晔《吴越春秋.阖闾内传》。 △「同忧相救」、「物伤其类」

    典源

    汉.赵晔《吴越春秋.阖闾内传》阖闾见白喜而问曰:「寡人国僻远,东滨海,侧闻子前人为楚荆之暴怒,费无忌之谗口,不远吾国,而来于斯,将何以教寡人?」喜曰:「楚国之失虏,前人无罪,横被暴诛。臣闻大王收伍子胥之穷厄,不远千里,故来归命,惟大王赐其死。」阖闾伤之,以为大夫,与谋国事。吴大夫被离承宴问子胥曰:「何见而信喜?」子胥曰:「吾之怨,与喜同。子不闻〈河上歌〉乎?『同病相怜,同忧相救1>。惊翔之鸟,相随而集。濑2>下之水,回复俱流。』胡马望北风而立,越鷰向日而熙,谁不爱其所近,悲其所思者乎?」被离曰:「君之言外也,岂有内意,以决疑乎?」子胥曰:「吾不见也。」被离曰:「吾观喜之为人,鹰视虎步,专功擅杀之性,不可亲也。」子胥不然其言,与之俱事吴王。

    (1) 同忧相救:有相同忧戚的人互相救助。见「同忧相救」。

    (2) 濑:沙或石上浅而急的流水。

    典故说明

    《吴越春秋》这本书,记载了春秋时吴、越两国的历史。伍子胥原为楚国大臣,楚王听信谗言杀害其父兄,伍子胥因而逃到吴国,受到吴王阖闾的重用。后来楚国的白喜也因其祖父被谗言所陷,遭平王杀害,而投奔到吴国。伍子胥向吴王引见他,使他也同样受到阖闾的重用,并常与之商讨国事。吴国的另一大臣被离相当不解,便问伍子胥说:「您为何初见白喜就如此信任他?」伍子胥回答:「这是因为我的遭遇和白喜一样。你应该听过〈河上歌〉吧?里面有一段歌词说:『同病相怜,同忧相救。』就好像受惊的群鸟,聚集而飞;受阻的流水,回旋聚合。我这样是同病相怜。有谁不会因思念故乡,而更同情和自己有类似遭遇的同乡呢?」「同病相怜」就是直接摘自此处的一个成语,被用来指有同样不幸遭遇的人互相同情。

    书证

    01.汉.赵晔《吴越春秋.阖闾内传》:「同病相怜,同忧相救。惊翔之鸟,相随而集。濑下之水,回复俱流。」(源)

    02.南朝梁.刘峻〈广绝交论〉:「同病相怜,缀〈河上〉之悲曲;恐惧置怀,昭〈谷风〉之盛典。」

    03.唐.白居易〈戏赠梦得兼呈思黯〉诗:「顾我独狂多自哂,与君同病最相怜。」

    04.《红楼梦.第四五回》:「我虽有个哥哥,你也是知道的;只有个母亲,比你略强些。咱们也算同病相怜!」

    05.《儿女英雄传.第八回》:「后来听到他令尊的那番委屈,又与我父亲所遭的冤枉大略相同。因此我从这任侠尚义之中,又动个同病相怜之意,便想救他这场大难。」

    06.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.第六九回》:「暗想我父亲去世那年,我也只得十五岁,也是出门去运灵柩回家的;此人可谓与我同病相怜的了。」

    词典附录

    修订本参考资料:有同样不幸遭遇的人互相同情。文选˙刘孝标˙广绝交论:同病相怜,缀河上之悲曲;恐惧寘怀,昭谷风之盛典。红楼梦˙第四十五回:我虽有个哥哥,你也是知道的,只有个母亲,比你略强些,咱们也算同病相怜。

    【同病相怜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
    有同样不幸遭遇的人互相同情。《文选.刘孝标.广绝交论》:「同病相怜,缀河上之悲曲;恐惧寘怀,昭谷风之盛典。」《红楼梦.第四五回》:「我虽有个哥哥,你也是知道的,只有个母亲,比你略强些,咱们也算同病相怜。」

    【同病相怜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简编版)

    有同样不幸遭遇的人彼此互相同情。

    【造句】他们两人从小在育幼院长大,彼此总是同病相怜、互相扶持。

智能起名
back_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