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目了然

拼音 yī mù liǎo rán语法 主谓式
繁体 一目瞭然五笔 GHBQ
  • 成语解释:

    一眼就能看得清清楚楚。

  • 出自:

    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:“却说这中堂正对着那个围场;四扇大门洞开;场上的事;一目了然。”

  • 近义词:

    洞若观火,一望而知,了若指掌,一览了然,不言而喻,一览无遗,众所周知,炳如观火,有目共睹,映入眼帘,了然于目,了如指掌,一清二楚,一览无余

  • 反义词:

    窥见一斑,摸不着头脑,目不暇接,一孔之见,草蛇灰线,目不暇给,迷离恍惚,盘根错节,不甚了了,错综复杂,不可思议,时隐时现,高深莫测,深不可测,眼花缭乱,千头万绪,不得要领,雾里看花,若明若暗,管中窥豹,不可捉摸,管窥蠡测,若隐若现,不知所以

  • 与『一目了然』字的名字:

    午然 全然 儒一 偶一 偌然 候一 俪然 保然 俊了 侑一 优一 仪然 仙一 仇然 会一 人一 冠然 势然 卫一 陌一 陌然 阮一 阡然 郗然 亓一 刍一 厦然 典然 丛一 了谦 了解 了心 了烛 了尘 乎然 丫然 栎一 瀚一 瀚然 翰然 玥一 玥然 瑶然 娅然 潇一 雯然 茹一 茹然 芹然 璐一

  • 详细解释:

    【一目了然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成语词典版)

    释义

    看一眼就完全清楚明白。语本《朱子语类.卷一三七.战国汉唐诸子》。△「一览无遗」

    典源

    《朱子语类.卷一三七.战国汉唐诸子》徐问文中子1>好处与不好处。曰:「见得道理透后,从高视下,一目了然2>。今要去揣摩,不得。」

    (1) 文中子:王通(公元584~618)字仲淹,隋代龙门(今山西省河津县西)人。曾西游长安,奏〈太平十二策〉,不为所用,退居河汾教授,受业者众多,卒后门人諡曰文中子,相传有《中说》十篇,内容多后学者所伪托。

    (2) 了然:清楚、明了。

    典故说明

    「一目了然」原作「一目了然」。朱熹为宋代大儒,其学说以居敬穷理为主,集宋代理学之大成,后世尊称他为朱子或朱文公。编次与着述之书甚多,所注四书,明清科举奉为考试的标准。《朱子语类》非其亲着,所录为与门人问答之语,共一百四十卷,分二十六门。〈战国汉唐诸子〉一章记载的是朱子对于数位重要思想家及哲学典籍的看法。其中提及了隋代大儒文中子,他本名王通,字仲淹,受业者甚多。与朱子同时的学者对文中子贬多于褒,朱子却说:「他虽有不好处,也须有好处。」好处在于「其志不卑」,坏处在于「二帝、三王却不去学,却要学两汉」,但若欲谈细微处,朱子则以为,若能透彻了解文中子的学说理论,那要评断他将犹如从高处往下看,一眼就能够看得清清楚楚。后来「一目了然」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表示看一眼就完全清楚明白。

    书证

    01.《三侠五义.第六五回》:「北侠道:『此剑不过一目了然,俺已尽兴了。快开船罢!咱们上河神庙去罢。』」

    02.《清朝文献通考.卷二.田赋考.田赋之制》:「如此则应蠲之分数,与抵免之银数,每户各执一单,一目了然。」

    03.清.李渔《闲情偶寄.卷二.词曲部.音律.别解务头》:「措词又须言之极明,论之极畅,使人一目了然。」

    04.《欢喜冤家.第一四回》:「睡至五更,得其一梦,到一寺中,见壁上贴着八个字:『一目了然,何苦相思。』」

    词典附录

    修订本参考资料:看一眼就完全清楚明白。如:这张平面图让人对本栋大楼的配置一目了然。亦作一目了然。

    【一目了然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
    看一眼就完全清楚明白。如:「这张平面图让人对本栋大楼的配置一目了然。」也作「一目了然」。

    【一目了然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简编版)

    看一眼就可以完全明白。

    【造句】这张平面图让人对本栋大楼的配置一目了然。

智能起名
back_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