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心转意

拼音 huí xīn zhuǎn yì语法 联合式
繁体 迴心轉意五笔 LNLU
  • 成语解释:

    改变态度,不再坚持过去的成见和主张(多指放弃嫌怨,恢复感情)。

  • 出自:

    元·高则诚《琵琶记》第三十一出:“怕你爹爹也有回心转意时节;且更宁耐看如何?”

  • 近义词:

    一改故辙,翻然悔悟,洗心革面,弃旧图新,改变主张,心回意转,固执己见

  • 反义词:

    执迷不悟,一意孤行,义无反顾,死心踏地,死心塌地

  • 与『回心转意』字的名字:

    博意 博心 半心 千意 入意 儒意 修心 俪心 信心 佛心 佑心 伽心 传心 仲意 仪心 仟意 人意 农意 卿心 隆回 郁意 亘心 利心 了心 昊心 玥意 玥心 娅心 曦心 凝心 菡心 涵意 涵心 晗意 晗心 臻意 从意 舒回 碧意 竣心 歆意 棠心 棋心 绍意 姿意 唯意 伟意 勇心 凤心 厚心

  • 详细解释:

    【回心转意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成语词典版)

    释义

    「回心转意」之「回」、「转」,都是扭转的意思。「回心转意」指改变心意。语出《朱子语类.卷一一七.朱子.训门人五》。

    典源

    《朱子语类.卷一一七.朱子.训门人五》魏元寿问《大学》。先生因云:「今学者不会看文章,多是先立私意,自主张己说;只借圣人言语做起头,便自把己意接说将去。病痛专在这上,不可不戒。」又云:「近有一学者来,欲说『皇极』。某令他说看,都不相近,只做一个『大中』字说了,便更无可说处。不知自孔孟以后千数百年间,读书底1>更不仔细把圣人言语略思量2>看是如何。且人一日间,此心是起多少私意,起多少计较,都不会略略回心转意去看,把圣贤思量,不知是在天地间做甚么也!」

    (1) 底:音˙ㄉㄜ,同「的」。「读书底」即「读书的」。

    (2) 思量:衡量、考虑。

    典故说明

    朱熹为宋代大儒,门下学生很多,他与学生之间的问答讨论,多被收录在《朱子语类》一书里。〈训门人〉一章所录为朱子对门人的训示,其中记载了一段他对魏元寿问《大学》的应答。朱子藉着这个机会,对当时的学者批判一番,他说道:当今学者的通病在于「先立私意」、「主张己说」,他们引用圣人言论,不过是藉以接续自己的学说,而非真正汲取圣人话中真义。朱熹又说:人在一天里,内心的私心意念可说是不曾中断,但这些学者在百念之中,却不曾放弃成见,也不曾改变自己的主观态度,然后把圣人话语再仔细斟酌思量,以揣摩圣人所欲传达的道理。朱熹话中,批评当时学者「不会略略回心转意去看,把圣贤思量」,是批评他们虽然读圣贤书,却不知应该改变自己原有态度,扭转既有主观,真心实义地回头思考圣人话语,以做出正确的理解。后来「回心转意」演变为成语,用来指改变心意,如元.关汉卿《窦娥冤.第一折》:「待我慢慢的劝化俺媳妇儿,待他有个回心转意,再作区处。」

    书证

    01.《朱子语类.卷一一七.朱子.训门人五》:「且人一日间,此心是起多少私意,起多少计较,都不会略略回心转意去看,把圣贤思量,不知是在天地间做甚么也!」(源)

    02.宋.洪迈《夷坚支景志.卷三.王武功妻》:「我引汝往某寺为大众缝紝度日,以俟武功回心转意,若之何?」

    03.《京本通俗小说.错斩崔宁》:「那大王早晚被他劝转,果然回心转意,把这们道路撇了。」

    04.元.关汉卿《窦娥冤.第一折》:「待我慢慢的劝化俺媳妇儿,待他有个回心转意,再作区处。」

    05.《喻世明言.卷一.蒋兴哥重会珍珠衫》:「莫说你丈夫还有回心转意的日子,便真个休了,恁般容貌,怕没人要你?」

    06.《红楼梦.第四六回》:「叫他趁早回心转意,有多少好处。」

    07.《镜花缘.第五○回》:「如夫人念我皮肉吃苦,回心转意,就算你们大功一次。」

    词典附录

    修订本参考资料:改变原来的心意和态度。京本通俗小说˙错斩崔宁:那大王早晚被他劝转,果然回心转意。西游记˙第三十二回:你师徒们若肯回心转意,招赘在寒家,自自在在,享用荣华。亦作心回意转、意转心回。

    【回心转意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
    改变原来的心意和态度。《京本通俗小说.错斩崔宁》:「那大王早晚被他劝转,果然回心转意。」《西游记.第三二回》:「你师徒们若肯回心转意,招赘在寒家,自自在在,享用荣华。」也作「心回意转」、「意转心回」。

    【回心转意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简编版)

    改变原来的心意。

    【造句】经过一番解释后,他终于回心转意,答应我的请求。

智能起名
back_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