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日可待

拼音 zhǐ rì kě dài语法
繁体 指日可待五笔 RJST
  • 成语解释:

    (事情、希望等)不久就可以实现:计划的完成~。

  • 出自:

    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三十一回:“是以我主上神佑,泥马渡江,正位金陵,用贤任能,中兴指日可待。”

  • 近义词:

    指日而待,指日可下,计日程功,计日奏功,计日而待,计日可待,为期不远

  • 反义词:

    不可企及,遥遥无期,杳无音信,千秋万代,猴年马月

  • 与『指日可待』字的名字:

    博日 博可 卓可 华可 半指 卉可 全可 候可 俊可 佑可 优可 仟可 亿可 兰日 郁可 且可 瀚可 玥可 瑶可 曦日 雯可 芊可 璐可 涵可 晗日 蓓可 柏可 舒可 歆可 继可 彦可 唯可 都可 凌可 兴日 予可 乔可 馥可 鑫可 露可 霖可 雷可 雨可 靖可 麦可 紫日 耀日 翎可 翊可 羿可

  • 详细解释:

    【指日可待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成语词典版)

    释义

    指日,可以指出日期,比喻不久之后。「指日可待」指愿望或期盼不久即将实现。#语出宋.司马光〈乞开言路状〉。△「计日而待」

    典源

    #宋.司马光〈乞开言路状〉(据《温语文正司马文集.卷四七》引)1>右臣昨在京师,伏蒙太皇太后不以臣愚疏无取,遣使访以得失,岂惟微臣有千载一遇之幸,中外闻之,踊跃相庆,以为言路2>将开,下情得以上通,太平之期,指日可待也。

    (1) 典故或见于宋.曾肇〈论内批直付有司〉。

    (2) 言路:向朝廷进言的途径。〔参考资料〕 宋.曾肇〈论内批直付有司〉(据《宋文监.卷六一》引)臣伏见陛下即位以来,更张政事,除民疾苦,开广言路,收拔淹滞。每一令之出,内外无不驩呼相庆,以至。未明求衣,辨色临朝,躬亲听断,夙夜不懈。推今日欲治之心,为之不巳,太平之功,指日可待。

    典故说明

    「指日」,为指算日期的意思。一件事情可以指出日期,等待其来临,表示这件事情的完成,已经为期不远。司马光(公元1019~1086字君实),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人。哲宗初,入朝为相,罢王安石新法,恢复旧制。卒赠温国公,諡文正,世称为「涑水先生」。司马光认为,朝廷应该广开言路,让上位者能够得知下位者的心声,这样一来,国家才能长治久安。他曾经上书论说当时士大夫的人品颓弊,每以苟合偷安为明智之举,而不愿正言直谏。又上书论皇帝用人,应该重视谏诤之臣,并以他们做为自己的耳目。司马光本以为自己会因此受到责难,不料太皇太后非但没有怪罪他,还派遗使者向他请教当今朝政得失。因此司马光感到十分欣慰,认为进谏之路已经开启,如此一来,天下太平之日不久即将到来。后来「指日可待」被用来形容愿望或期盼不久即将实现。

    书证

    01.宋.司马光〈乞开言路状〉:「以为言路将开,下情得以上通,太平之期,指日可待也。」(源)

    02.宋.曾肇〈论内批直付有司〉:「推今日欲治之心,为之不巳,太平之功,指日可待。 」

    03.宋.袁燮〈轮对绍兴十一年高宗料敌劄子〉:「金人之势益蹙,其亡指日可待。」

    04.《精忠岳传.第三一回》:「是以我主上神佑,泥马渡江,正位金陵,用贤任才,中兴指日可待。」

    词典附录

    修订本参考资料:不久即将实现。宋˙司马光˙乞开言路状:以为言路将开,下情得以上通,太平之期,指日可待也。宋˙曾肇˙上徽宗皇帝论内降指挥不可直付有司:推今日欲治之心,为之不已,太平之功,指日可待。或作指日而待。

    【指日可待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
    不久即将实现。宋.司马光〈乞开言路状〉:「以为言路将开,下情得以上通,太平之期,指日可待也。」宋.曾肇〈上徽宗皇帝论内降指挥不可直付有司〉:「推今日欲治之心,为之不已,太平之功,指日可待。」也作「指日而待」。

    【指日可待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简编版)

    不久即可实现。

    【造句】工程的进度一直在掌控之中,如期完成应该是指日可待的。

智能起名
back_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