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茧自缚

拼音 zuò jiǎn zì fù语法 连动式
繁体 作繭自縛五笔 WATX
  • 成语解释:

    蚕吐丝结茧,把自己包在里面。 比喻自己使自己陷入困境。宋陆游《书叹》诗:“人生如春蚕,作茧自缠裹。” 缚:束缚。

  • 出自:

    唐·白居易《江州赴中州至江陵以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》:“烛蛾谁救护;蚕茧自缠裹。”

  • 近义词:

    咎由自取,停滞不前,画地为牢,自作自受,裹足不前,自取其祸,作法自毙,自掘坟墓,吐丝自缚,自食其果,玩火自焚,自取其咎,多行不义必自毙,自讨苦吃,袖中藏火,故步自封

  • 反义词:

    化茧成蝶,破茧成蝶,嫁祸于人

  • 与『作茧自缚』字的名字:

    信作 作浚 作北 作霞 作越 作盼 作盟 作铖 作铉 作琳 作珩 作王 作桂 作李 作炬 作轩 作惟 作恒 作滢 作源 作涵 作润 作泽 作泓 作岩 作屿 作守 作德 作任 作冲 作冰 作丞 作业 函作 军作 写作 亓作 占作 凝作 凉作 翰作 玥作 曦作 茹作 菡作 涵作 柏作 臻作 舒作 碧作

  • 详细解释:

    【作茧自缚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成语词典版)

    释义

    蚕吐丝结茧,将自己包裹于内。语本《景德传灯录.卷二九.志公和尚.十四科颂.善恶不二》。后用「作茧自缚」比喻人做某事,反而使自己陷入困境。△「作法自毙」

    典源

    《景德传灯录.卷二九.志公和尚.十四科颂.善恶不二》我自身心快乐,翛然无善无恶。法身自在无方,触目无非正觉。六尘本来空寂,凡夫妄生执着。涅盘生死平等,四海阿谁厚薄。无为大道自然,不用将心画度。菩萨散诞灵通,所作常含妙觉。声闻执法坐禅,如蚕吐丝自缚。法性本来圆明1>,病愈2>何须执药。了知诸法平等,翛然清虚快乐。

    (1) 圆明:佛家语。圆融容易体会领悟。

    (2) 愈:同「愈」,病情好转。

    典故说明

    蚕吐丝成茧,把自己给裹起来。这本是养蚕时常见的景象,有心人将它用来比喻人做了某事,反将自己困于其中。南朝梁志公和尚〈十四科颂.善恶不二颂〉,颂中有:「声闻执法坐禅,如蚕吐丝自缚」两句。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佛的境界不必外求,它就在我们本来的身心中。一般人不了解,一直向外去追求,于是以为坐禅可以成佛,却不知那就像吐丝为茧,反而牢牢地把自己给困住了。所以颂中接下去说:「法性本来圆明,病愈何须执药。」法性就是佛性,我们的佛性本来就存在的,不必靠外在修练的,就像没生病的人何必吃药呢?在另外一篇〈事理不二颂〉中,志公和尚也说:「一切无非佛事,何须摄念坐禅?」意思也是一样。在〈菩提烦恼不二颂〉中更明白地说:「大道只在目前,迷倒愚人不了。」佛就在眼前,迷糊的人们不了解,用尽心机往外去寻找,那倒真像是蚕吐丝为茧,把自己越綑越紧,离佛的境界也就越来越远了。后来「作茧自缚」这句成语或即从这里演变出来。出现「作茧自缚」这句成语的文献如:《浮生六记.卷六.养生记逍》:「又读〈逍遥游〉,而悟养生之要,惟在闲放不拘,怡适自得而已。始悔前此之一段痴情,得勿作茧自缚矣乎!」

    书证

    01.《浮生六记.卷六.养生记逍》:「又读〈逍遥游〉,而悟养生之要,惟在闲放不拘,怡适自得而已。始悔前此之一段痴情,得勿作茧自缚矣乎!」

    词典附录

    修订本参考资料:蚕吐丝结茧,将自己包裹于内。语本唐˙白居易˙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:烛蛾谁救活,蚕茧自缠萦。后比喻人做事反使自己陷入困境。如:当初他为了邀功,把所有的事全揽在身上,如今出了问题,责任只能一肩扛,真是作茧自缚!

    【作茧自缚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
    蚕吐丝结茧,将自己包裹于内。语本唐.白居易〈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〉:「烛蛾谁救活,蚕茧自缠萦。」后比喻人做事反使自己陷入困境。如:「当初他为了邀功,把所有的事全揽在身上,如今出了问题,责任只能一肩扛,真是作茧自缚!」

    【作茧自缚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简编版)

    蚕吐丝结茧,将自己包裹在内。比喻自己做的事情或内心所存的想法,反而为自己带来困扰。语本唐.白居易〈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〉。

    【造句】他很容易钻牛角尖,常常把自己陷入作茧自缚的困境中。

智能起名
back_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