洞若观火

拼音 dòng ruò guān huǒ语法 偏正式
繁体 洞若觀火五笔 IACO
  • 成语解释:

    形容看得 非常清楚明白。

  • 出自:

    《尚书·盘庚上》:“予若观火。”蔡沈集传:“我视汝情;明若观火。”

  • 近义词:

    洞见症结,一望而知,洞烛其奸,洞如观火,明察秋毫,洞察一切,了如指掌,一目了然

  • 反义词:

    窥见一斑,管窥蠡测,不知就里,雾里看花,莫明其妙,不可思议,管中窥豹,隐隐约约,大惑不解,千头万绪,不得而知,莫名其妙,一叶障目

  • 与『洞若观火』字的名字:

    博观 南若 千若 修若 俊若 仟若 郗若 切火 净观 丛若 丙若 翰若 玥若 嫣若 娅若 潇若 凝若 婕若 蕙若 涵若 晗若 蓓若 译若 舒若 碧若 歆若 棋若 绍若 姿若 花火 谨若 凌若 兴若 予若 黛若 鑫若 鑫火 龄火 霖若 雪若 静若 翩若 羽若 简若 筱若 笛若 颖若 玺若 畅若 磐若

  • 详细解释:

    【洞若观火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成语词典版)

    释义

    像观看火光一样清楚。比喻观察事物非常透澈。语本《书经.盘庚上》。△「有条不紊」、「明察秋毫」

    典源

    《书经.盘庚上》王若曰:「格汝众,予告汝,训汝猷,黜乃心,无傲从康。古我先王,亦惟图任旧人共政。王播告之,修不匿厥指,王用丕钦;罔有逸言,民用丕变。今汝聒聒,起信险肤,予弗知乃所讼。非予1>自荒兹德;惟汝含德,不惕2>予一人。予若观火。予亦拙谋,作乃逸。若网在纲,有条而不紊。若农服田力穑,乃亦有秋。」

    (1) 予:指盘庚,商朝第十七代君主,生卒年不详。迁都后改国号殷,因迁都而作告谕臣民之书,即《书经》中的〈盘庚〉三篇。遵汤之德,行汤之政,诸侯来朝,商道复兴,在位二十八年。或作「般庚」。

    (2) 惕:惧怕。

    典故说明

    盘庚是成汤的十世孙,商朝的十七代君主。《尚书.盘庚》是盘庚为了迁都所作告谕臣民之书,共分三篇。上篇是盘庚对邦伯、执事等贵胄大臣的训诫之词,主要说明迁都是上天的旨意,任何阻碍迁都的行为都是违背天意的;中篇则是对平民的训词,口气严厉,语带威胁,要人民共同支持迁都之举,否则就会被处死;下篇则是迁都后,盘庚告诫百官诸侯之言,希望他们能够把恩德广施于民。在上篇里头,盘庚警告专权弄政的贵族大臣:「不是我荒废了先王的美德,而是你们的行为让先王的美德隐晦,不畏惧我这个君王。对于你们的计谋私心,我就像看着火光一样地清楚,只是因为我拙于谋划,才会让你们犯下这样的过失。如果你们能去除私心,把恩泽施于人民,这样才能大声的说你们是积德行善的人啊!」盘庚迁殷之后,消弭了王室内部的纷争,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,因此盘庚被称为中兴之主,并为后来的武丁盛世打下基础。而「洞若观火」这句成语,后来就从这里的「予若观火」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观察事物非常透澈。

    书证

    01.明.沈采《千金记.第一七出》:「老丞相明炳机先,洞若观火,已曾熟料,卑末何敢赞言?」

    02.清.张泰来《江西诗社宗派图录.吕本中》:「公所作《宋论》四十篇,审时度势,洞若观火。」

    03.《荡寇志.第二二回》:「我看此案洞若观火,只是有一件事,实是委决不下,张觷太守又去了,更无一人商量得。」

    词典附录

    修订本参考资料:观察事物非常清楚透澈。明˙沈采˙千金记˙第十七出:老相明炳机先,洞若观火。亦作明如观火、洞若观火。

    【洞若观火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
    观察事物非常清楚透澈。明.沈采《千金记.第一七出》:「老相明炳机先,洞若观火。」也作「明若观火」、「洞如观火」。

智能起名
back_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