卧薪尝胆

拼音 wò xīn cháng dǎn语法 联合式
繁体 卧薪嘗膽五笔 AAIE
  • 成语解释:

    越国被吴国打败,越王勾践立志报仇。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,吃饭、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,策励自己不忘耻辱。经过长期准备,终于打败了吴国(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只有尝胆事,苏轼《拟孙权答曹操书》才有“卧薪尝胆”的话)。形容人刻苦自励,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。

  • 出自:

    宋·苏轼《拟孙权答曹操书》:“仆受遣以来;卧薪尝胆;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。”

  • 近义词:

    含垢忍辱,奋发图强,坐薪悬胆,枕戈饮胆,自强不息,忍辱负重,发愤图强,饮胆尝血,励精图治,坐薪尝胆,宵衣旰食

  • 反义词:

    妄自菲薄,胸无大志,自甘堕落

  • 与『卧薪尝胆』字的名字:

    卧航 卧虎 卧龙 卧瑜 卧桃 书薪 月薪 惠薪 薪茹 力薪 薪惠 薪岚 薪瑞 维薪 薪源 薪璇 薪霖 薪予 薪蕊 薪煜 薪屿 薪乐 大胆 薪龙 薪梦 薪元 薪棚 薪蕾 雅薪 晓薪 薪睿 薪忆 薪运 薪雨 薪凯 薪羽 薪儒 薪扬 薪平 薪林 薪然 薪贺 薪伊 薪豪 薪春 薪宇 薪皓 薪哲 薪亦 薪屹

  • 详细解释:

    【卧薪尝胆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成语词典版)

    释义

    越王句践躺卧在柴薪上,不时舔尝苦胆,以警惕自己不忘所受的屈辱。比喻刻苦自励,发奋图强。典出《史记.卷四一.越王句践世家》。

    典源

    《史记.卷四一.越王句践世家》吴1>既赦越2>,越王句践3>反4>国,乃苦身焦思,置胆5>于坐,坐卧即仰胆,饮食亦尝6>胆也。曰:「女忘会稽之耻邪?」身自耕作,夫人自织,食不加肉,衣不重采,折节下贤人,厚遇宾客,振贫吊死,与百姓同其劳。

    (1) 吴:周代诸侯国。周太王之子泰伯居吴,武王克殷,封其后为诸侯。从秦伯十九世而至寿梦,吴始益大,僭号称王。故地在今江苏省无锡县。及春秋末传到夫差,为越王句践所灭。

    (2) 越:周代诸侯国,姒姓。建都于会稽。曾占有今江苏?浙江及山东的一部分,后为楚所灭。

    (3) 句践:春秋时越王,生卒年不详。为吴王夫差所败,困于会稽,屈膝求和。归国后,任用文种、范蠡,卧薪尝胆,矢志复仇,终于兴兵灭吴,并渡淮水,会诸侯,受方伯之命,称霸江淮间,名震中国。或作「勾践」。

    (4) 反:通「返」,回来。

    (5) 胆:一般解为动物之胆囊,或以为当指具苦味之胆草。

    (6) 尝:同「嚐」,用口辨别滋味。

    典故说明

    据《史记.卷四一.越王句践世家》载,春秋末年,吴、越两国经常打仗,在一次战役中,越王句践被吴王夫差打败,困于会稽。后来经过一番努力,获得夫差的赦免,回到越国。句践回国后,刻苦自励,夜晚就睡在柴薪上,并且在席位的上方悬挂一颗苦胆,不论是坐着或是睡前都会仰首看胆,就连吃饭的时候也会舔嚐苦胆,用来自我惕励,不可忘掉会稽之耻。他最后终于灭掉吴国,雪耻复仇。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「卧薪尝胆」,用来比喻刻苦自励,发奋图强。

    书证

    01.《朱子语类.卷一一一.朱子.论民》:「这须是上之人一切埽除妄费,卧薪尝胆,合天下之智力,日夜图求,一起而更新之,方始得。」

    02.《宋史.卷四一三.赵必愿列传》:「愿陛下精思熟虑,约己爱民,必如勾践之卧薪尝胆,必如卫文公之帛衣布冠,可也。」

    03.宋.苏轼〈拟孙权答曹操书〉:「仆受遗以来,卧薪尝胆,悼日月之逾迈,而叹功名之不立。」

    04.《辽史.卷七一.天祚文妃萧氏列传》:「直须卧薪尝胆兮,激壮士之捐身;可以朝清漠北兮,夕枕燕、云。」

    05.《明史.卷二七七.丘祖德列传》:「国破君亡,此公等卧薪尝胆、食不下咽时,顾置酒大会耶!」

    06.明.无名氏《运甓记.第三一出》:「为臣子者,须当卧薪尝胆,带甲枕戈,为国家出一死力,排难解纷。」

    07.明.王世贞《鸣凤记.第二五出》:「小弟此去,敢不卧薪尝胆?他日南还,共建大业,岂非至愿乎!」

    08.《聊斋志异.卷二.红玉》:「仆之卧薪尝胆者,固有日矣。」

    09.《儿女英雄传.第二五回》:「我这番举动,也就如古人的卧薪尝胆、吞炭漆身一般。」

    10.《清史稿.卷四二六.李宗羲列传》:「天下臣民,知皇上有卧薪胆之思,必共振敌忾同仇之气。」

    词典附录

    修订本参考资料:越王句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,并经常舔尝苦胆,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。见史记˙卷四十一˙越王句践世家。后用以比喻刻苦自励。宋史˙卷四三五˙儒林传五˙胡安国传:太上皇帝劫制于强敌,生往死归,此臣子痛心切骨,卧薪尝胆,宜思所以必报也。宋˙苏轼˙拟孙权答曹操书:仆受遗以来,卧薪尝胆,悼日月之逾迈,而叹功名之不立。亦作悬胆、尝胆、尝胆卧薪。

    【卧薪尝胆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
    越王句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,并经常舔尝苦胆,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。见《史记.卷四一.越王句践世家》。后用以比喻刻苦自励。《宋史.卷四三五.儒林传五.胡安国传》:「太上皇帝劫制于强敌,生往死归,此臣子痛心切骨,卧薪尝胆,宜思所以必报也。」宋.苏轼〈拟孙权答曹操书〉:「仆受遗以来,卧薪尝胆,悼日月之逾迈,而叹功名之不立。」也作「悬胆」、「尝胆」、「尝胆卧薪」。

    【卧薪尝胆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简编版)

    越王句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,并经常舔尝苦胆,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。后用以比喻刻苦自励。

    【造句】自从生意经营失败后,他卧薪尝胆,立志东山再起。

    【卧薪尝胆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教育Wiki编版)

    =一.=注解

    卧薪:睡在柴草上。尝胆:品尝苦胆。

    =二.=释义

    春秋越国被吴国打败,越王勾践决心要报仇,他为了不忘记失败的耻辱,特地睡在柴草上,并且常常尝苦胆,以此来激励自己的斗志,十年生聚,十年教训,最后打败了吴国。比喻发愤图强,报仇雪恨。

    =三.=语源

    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越王勾践反(返回)国,乃苦身焦思,置胆于坐(座位),坐卧即仰胆,饮食亦尝胆。”《吴越春秋˙句践归国外传》:「越王念复吴雠,非一旦也。苦身劳心,夜以接 日。目卧则攻之以蓼,足寒则渍之以水。冬常抱冰,夏还握火,愁心苦志,悬胆于户, 出入尝之,不绝于口。」

    =四.=例子

    中国人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一百多年,我们一定要卧薪尝胆,成为世界强国。

    =五.=近义

    发愤图强 | 报仇雪耻

    =六.=反义

    乐不思蜀

    =七.=故事

    春秋时代,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时常交战,有一次吴王阖闾率兵攻打越国,可是却被越国的大将用弓箭射伤,不久之后伤重病死了。从此以后,阖闾的儿子夫差即位,就每天都想着为父报仇,这样努力了三年之后,吴国国力大盛一举打败了越国,而且还把越王句践俘虏回国。 句践在吴国当俘虏的时候,刻意地表现的很忠心,甚至有一次夫差生病了,他还替夫差嚐粪便的味道,最后博取了夫差的信任放他回国。句践回国之后,无时无刻不记着复仇这件事,他在座位旁边放了苦胆,坐卧都要嚐一下,饮食之前也要先嚐一下苦胆,这样提醒着自己。后来,句践终于灭了吴国,报了一箭之仇。 至于卧薪这件事,后人一直和句践嚐胆的典故合在一起用,所以连成了卧薪嚐胆的成语,但出处已经不可考了。

智能起名
back_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