举棋不定

拼音 jǔ qí bù dìng语法
繁体 舉棋不定五笔 ISGP
  • 成语解释:

    拿着棋子不能决定怎样走。比喻拿不定主意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弈者举棋不定,不胜其耦。”

  • 出自:

    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弈者举棋下定;不胜其耦。”

  • 近义词:

    首鼠两端,当断不断,犹豫不决,优柔寡断,犹豫不定,当机不断,迟疑不决,游移不定

  • 反义词:

    破釜沉舟,毫不动摇,坚韧不拔,斩钉截铁,当机立断,孤注一掷,破釜焚舟,坚忍不拔,死心塌地

  • 与『举棋不定』字的名字:

    卓定 华棋 侑棋 佑棋 军棋 劭举 加棋 关棋 包棋 八不 举炎 举涵 举宸 举谊 举例 举丞 东定 昊棋 昊举 瀚棋 瀚举 翰棋 玥棋 潇棋 雯棋 芊棋 蕾棋 晗棋 柏棋 臻棋 韶棋 致棋 竣棋 镜棋 银定 棋栎 棋玥 棋瑶 棋娅 棋潇 棋茹 棋菡 棋晗 棋菲 棋译 棋韶 棋竣 棋浚 棋骏 棋帅

  • 详细解释:

    【举棋不定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成语词典版)

    释义

    本指拿着棋子,不能决定下一步怎样下。比喻做事犹豫不决,拿不定主意。语出《左传.襄公二十五年》。

    典源

    《左传.襄公二十五年》卫献公自夷仪使与甯喜言,甯喜许之。大叔文子闻之,曰:「乌乎!《诗》所谓『我躬不说,皇恤我后者。』甯子可谓不恤其后矣。将可乎哉?殆必不可。君子之行,思其终也,思其复也。《书》曰:『慎始而敬终,终以不困。』《诗》曰:『夙夜匪解,以事一人。』今甯子1>视君不如弈棋,其何以免乎?弈者举棋不定,不胜其耦2>,而况置君而弗定乎?必不免矣。九世之卿族,一举而灭之,可哀也哉!」

    (1) 甯子:甯喜,春秋卫国人,生卒年不详。甯,音ㄋ|ㄥˋ。

    (2) 耦:音ㄡˇ,指下棋的对手。

    典故说明

    「举棋不定」本指下棋时,不能决定下一步怎样下。《左传.襄公二十五年》记载一个故事:春秋时,因为无道被驱逐在外的卫献公,派使臣来和甯喜商议回国复位的事情,甯喜同意了。大叔文子听到之后就说:「唉!《诗经》有言:『我自身都不见容于人,哪里还顾得到我的后代?』甯喜可说是不顾后代的人。怎么可以答应这件事呢?君子行事要考虑周密,《书经》上说:『凡事自始至终都抱持谨慎小心的态度,才不会让自己陷入困境之中。』《诗经》也说:『要日夜努力不懈,全心全意地侍奉国君。』今天甯喜对迎立国君复位这事的态度还不如下棋来得慎重,他怎能免除祸害呢?下棋的人如果拿着棋子却不知道下在哪里好,就无法战胜对手,更何况是迎立国君这样的大事而无法拿捏恰当?他一定免不了灾祸。九世相传的卿族,若这样一举被灭掉,真是太可悲了!」果然,卫献公回国重登王位之后,便找了个藉口,把甯喜全族给灭了。后来「举棋不定」就用来比喻做事犹豫不决,拿不定主意。

    书证

    01.《左传.襄公二十五年》:「今甯子视君不如弈棋,其何以免乎?弈者举棋不定,不胜其耦;而况置君而弗定乎?必不免矣。」(源)

    02.唐.刘肃《大唐新语.卷一二.酷忍》:「承乾既废,立高宗为太子,又欲立恪。长孙无忌谏曰:『晋王仁厚,守文之良主也。且举棋不定,前哲所戒,储位至重,岂宜数易。』」

    03.《新唐书.卷八○.太宗诸子列传.郁林王恪》:「(长孙)无忌曰:『晋王仁厚,守文之良主。且举棋不定则败,况储位乎?』」

    04.《续资治通监.卷一四一.宋纪一四一.孝宗乾道六年》:「弈者举棋不定犹且不可,况谋国而无定规乎?」

    词典附录

    修订本参考资料:本指拿着棋子,不能决定下一步怎样下。语出左传˙襄公二十五年:弈者举棋不定,不胜其耦。后比喻做事犹豫不决,拿不定主意。唐˙刘肃˙大唐新语˙卷十二˙酷忍:晋王仁厚,守文之良主也。且举棋不定,前哲所戒,储位至重,岂宜数易?

    【举棋不定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
    本指拿着棋子,不能决定下一步怎样下。语出《左传.襄公二十五年》:「弈者举棋不定,不胜其耦。」后比喻做事犹豫不决,拿不定主意。唐.刘肃《大唐新语.卷一二.酷忍》:「晋王仁厚,守文之良主也。且举棋不定,前哲所戒,储位至重,岂宜数易?」

    【举棋不定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简编版)

    本指拿着棋子,不能决定下一步怎么走。比喻犹豫不决,拿不定主意。语出《左传.襄公二十五年》。

    【造句】他是个优柔寡断的人,做什么事都犹豫不决、举棋不定。

智能起名
back_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