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患未然

拼音 fáng huàn wèi rán语法
繁体 防患未然五笔 BKFQ
  • 成语解释:

    在事故或灾害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。 《周易·既济》:“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。” 古乐府《君子行》:“君子防 未然。”

  • 出自:

    《汉书·外戚列传下》:“事不当时固争;防患于未然。”

  • 近义词:

    居安思危,未雨绸缪,防患于未然,防患未萌,以防万一,有备无患,徙薪曲突,及早防备,预加防备,曲堗徙薪,防微杜渐,早为之所,绸缪桑土,曲突徒薪,以防不测,杜渐防萌,曲突徙薪,未焚徙薪

  • 反义词:

    亡羊补牢,放任自流,江心补漏,出乎意外,临渴掘井,抱佛脚,出人意料,临阵磨刀,出其不意,猝不及防,临阵磨枪,患至呼天,和亡羊补牢

  • 与『防患未然』字的名字:

    午然 全然 偌然 俪然 保然 仪然 仇然 冠然 势然 陌然 阡然 郗然 利未 厦然 典然 乙未 书未 乎然 丫然 瀚然 翰然 玥然 瑶然 娅然 雯然 茹然 芹然 璐然 婕然 蕙然 涵然 臻然 译然 霏然 致然 舒未 硕然 竣然 敦然 棠然 棋然 栗然 续然 姿然 喜然 帅然 谨然 勇然 凌然 乾然

  • 详细解释:

    【防患未然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成语词典版)

    释义

    趁祸患还未发生之前就加以防备。语本《易经.既济卦》。△「未雨绸缪」、「防微杜渐」

    典源

    《易经.既济卦》〈象1>〉曰:「水在火上。既济2>,君子以思患而豫防3>之。」

    (1) 象:易经十翼之一,是解释爻象的文辞。相传为孔子所作。亦称为「象辞」、「象传」。

    (2) 既济:渡水完成,比喻事已完备。既,已。

    (3) 豫防:事先防患。豫,通「预」。

    典故说明

    《易经》是古代的卜筮书,相传由伏羲制卦,文王作系辞,孔子作十翼。共六十四卦,三百八十四爻。《易经》的内容,最早只是记大自然、气象、天文等变化,供古代帝王施政参考之用,一般百姓则用为占卜吉凶。直到孔子为《易经》作传,才赋予它哲理上的意义,成为儒家的重要典籍。它的内容充满神秘的色彩,理念幽微莫测,由宇宙运行乃至人事生灭,都有极精辟的见解。「既济」()是《易经》的第六十三卦,为事情已完成的意思。卦形为〈离卦〉在下,〈坎卦〉在上,〈离〉象徵火,〈坎〉象徵水,所以是火下水上,火性向上,水性向下,取其水火上下相交,各得其用之义。而〈象辞〉的解说为:「水在火之上,是既济的象徵,事情既已完成,君子体察此现象,就当思考将来可能遇到的祸患,并加以预防。」也就是存不忘亡,既济不忘未济之意。后来「防患未然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趁祸患还未发生之前就加以防备。

    书证

    01.《明史.卷一七○.于谦列传》:「中原多流民,设遇岁荒,啸聚可虞。乞敕内外守备及各巡抚加意整饬,防患未然。」

    02.《三侠五义.第一二回》:「『君子防患未然』。这事非同小可,除非是此时包公死了,万事皆休。」

    03.《清史稿.卷一二八.河渠志三》:「傥风涛大作,径从坍口深入,恐为害七郡匪浅。请严饬抚、按勒限报竣,仍定限岁修,以防患未然。」\\u001a

    词典附录

    修订本参考资料:在祸患没有发生之前就加以防备。三侠五义˙第十二回:蒋完着急道:君子防患未然。

    【防患未然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
    在祸患没有发生之前就加以防备。《三侠五义.第一二回》:「蒋完着急道:『君子防患未然。』」

    【防患未然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简编版)

    在祸患没有发生之前就加以防备。

    【造句】凡事防患未然,才能避免灾祸。

智能起名
back_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