坐以待毙

拼音 zuò yǐ dài bì语法 连动式
繁体 坐以待斃五笔 WNTX
  • 成语解释:

    坐着等死。 形容处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,不积极想办法、找出路。

  • 出自:

    《管子·参患》:“短兵待远矢;与坐而待死者同实。”

  • 近义词:

    自投罗网,束手就擒,劫数难逃,山穷水尽,安坐待毙,洗颈就戮,束手待毙,在劫难逃

  • 反义词:

    死中求生,垂死挣扎,柳暗花明,绝处逢生,笨鸟先飞,死里逃生,困兽犹斗,狡兔三窟,死里求生

  • 与『坐以待毙』字的名字:

    千以 信坐 佳以 潇以 芊以 韵以 歆以 鹿以 革以 期待 懿以 瑞以 琛以 浩以 峻以 妙以 以迪 以瑄 以芊 以蕾 以蕙 以晗 以霏 以棠 以凌 以羡 以露 以霖 以震 以野 以筱 以笙 以衍 以颢 以颂 以鹄 以鸣 以睿 以毓 以铮 以铎 以铄 以朗 以悠 以恩 以瑭 以琮 以暄 以晏 以槐

  • 详细解释:

    【坐以待毙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成语词典版)

    释义

    坐着等死。比喻面临危难,不采取积极的应变措施,只坐等败亡。#语本《管子.参患》。△「束手就擒」

    典源

    #《管子.参患》1>得众而不得其心,则与独行者同实;兵不完利,与无操者同实;甲不坚密,与俴者同实。弩不可以及远,与短兵同实;射而不能中,与无矢者同实;中而不能入,与无镞者同实。将徒人,与俴者同实;短兵2>待远矢,与坐而待死者同实。故凡兵有大论,必先论其器,论其士,论其将,论其主。故曰:器滥恶不利者,以其士予人也;士不可用者,以其将予人也;将不知兵者,以其主予人也;主不积务于兵者,以其国予人也。

    (1) 典故或见于三国蜀.诸葛亮〈后出师表〉。

    (2) 短兵:与长兵相对而言的较短兵器。〔参考资料〕 三国蜀.诸葛亮〈后出师表〉(据《诸葛亮集.文集.卷一》引)先帝虑汉、贼不两立,王业不偏安,故托臣以讨贼也。以先帝之明,量臣之才,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;然不伐贼,王业亦亡,惟坐待亡,孰与伐之?是故托臣而弗疑也。

    典故说明

    管仲是春秋时期着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。他主张国富兵强的理论,在政治、经济、军事等许多领域都有卓着的建树。《管子.参患》一篇强调了军队建设与修明政治、发展经济应紧密结合。本文主要在说明:拥有广大的军队,却不得军心,和自己一个人单独作战是没有什么不同的;兵器不完备锋利,就和没有任何武器是一样的;铠甲不坚固细密,就和不穿铠甲的人是一样的。同理可证,用较短的兵器,去迎击从远方射来的箭,就等于是「坐以待死」(坐着等死),因此要在战争中赢得胜利,就必须讲求兵器的锐利、将士的素质,以及主帅领导的方法。后来「坐以待毙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面临危难,不采取积极的应变措施,只坐等败亡。

    书证

    01.《金史.卷一一四.白华列传》:「归德城虽坚,久而食尽,坐以待毙,决不可往。」

    02.《水浒传.第一○八回》:「杨志、孙安、卞祥与一千军士,马罢人困,都于树林下坐以待毙。」

    03.《说唐演义.第一五回》:「相公还须打点主意,决不可束手无策,坐以待毙。」

    04.《隋唐演义.第六回》:「但如今世界止凭才貌,不足以勘平祸乱,如遇患难,此辈咬文嚼字之人,只好坐以待毙,何足为用?」

    05.《镜花缘.第四○回》:「太后因贫寒老媪,肩不能担,手不能提;既无六亲之靠,又乏薪水之资;每逢饥寒,坐以待毙,情实堪伤。」

    词典附录

    修订本参考资料:形容面临危难,不积极奋发,坐等失败。隋唐演义˙第五十八回:止因缺了粮饷,所以固守孤城,坐以待毙。亦作坐而待毙。

    【坐以待毙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
    形容面临危难,不积极奋发,坐等失败。《隋唐演义.第五八回》:「止因缺了粮饷,所以固守孤城,坐以待毙。」也作「坐而待毙」。

    【坐以待毙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简编版)

    形容面临危难,不积极有所作为,反而坐等失败。

    【造句】他面对这样大的危机,却不设法解决,岂不是要坐以待毙?

智能起名
back_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