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厉风行

拼音 léi lì fēng xíng语法 联合式
繁体 靁厲風行,雷厲風行五笔 FDMT
  • 成语解释:

    像打雷那样猛烈,像刮风那样迅速。比喻执行政策、命令等要求严,行动快。《新唐书·韩愈传》:“陛下即位以来,躬亲听断,旋乾转坤,关机阖开,雷厉风飞。”

  • 出自:

    清·李渔《蜃中楼》:“大丈夫做事;雷厉风行。”

  • 近义词:

    闻风而动,大张旗鼓,令行禁止,马上就办,大刀阔斧,大马金刀,雷霆万钧

  • 反义词:

    积重难返,拖泥带水,和风细雨,拖拖拉拉,按兵不动,慢条斯理,老牛破车

  • 与『雷厉风行』字的名字:

    博行 单雷 千雷 千行 修行 佳行 代行 仟行 亿行 劭行 卫厉 阳厉 前行 厉宛 厉今 厉雪 厉靖 厉臣 厉铮 厉腾 厉文 厉珩 厉晨 厉旻 厉楷 厉桐 厉桂 厉烽 厉飚 厉冬 厉蕾 厉储 包雷 冀雷 无风 两行 丞风 且行 栎行 玥雷 潇雷 茹风 译行 致行 栗风 骏风 帅雷 巩雷 谦行 予行

  • 详细解释:

    【雷厉风行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成语词典版)

    释义

    像打雷般猛烈,如刮风般快速。比喻政令执行严格迅速。※#语或本《易经.复卦》三国魏.王弼.注。后用「雷厉风行」比喻人行事严格迅速。△「大刀阔斧」

    典源

    ※#《易经.复卦》三国魏.王弼.注1>天地以本为心者也。凡动息则静,静非对动者也;语息则默,默非对语者也。然则天地虽大,富有万物,雷动风行,运化万变,寂然至无,是其本矣。

    (1) 典故或见于唐.李观〈汉受降城铭并序〉、唐.韩愈〈潮州刺史谢上表〉。〔参考资料〕 ■唐.李观〈汉受降城铭并序〉(据《全唐文.卷五三五.李观》引)帝曰:「吁,周之衰,秦之亡,皆不由之,故龟鼎用迁,乃出元宫。登皇车,骛六龙,建九旒,人马骈驷,戎车击輈,非六月之师,异瑶池之游。云挠雷厉,风行川浮,震震耀耀,而入于苦寒之陬。……」■唐.韩愈〈潮州刺史谢上表〉(据《全唐文.卷五四八.韩愈》引)伏以大唐受命有天下,四海之内,莫不臣妾;南北东西,地各万里。自天宝之后,政治少懈,文致未优,武克不刚,孽臣奸隶,蠹居棋处,摇毒自防,外顺内悖,父死子代,以祖以孙,如古诸侯自擅其地,不贡不朝,六七十年。四圣传序,以至陛下,陛下即位以来,躬亲听断,旋乾转坤,关机阖开;雷厉风飞,日月所照;天戈所麾,莫不宁顺;大宇之下,生息理极。

    典故说明

    「雷厉风行」是指像打雷般地猛烈,如刮风似地快速。雷和风本来是自然现象,如三国魏时王弼注《易经.复卦》时说:「然则天地虽大,富有万物,雷动风行,运化万变。」这里的「雷动风行」就是描述打雷刮风的自然现象。后来唐代白居易的〈策林二.人之困穷由君之奢欲〉,文中说:「雷动风行,日引月长,上益其侈,下成其私。」就引了王弼注这一句话来比喻「上行下效」的快速。霹雳之雷,声势惊人,有如人的行动果断严厉,所以可用「雷厉」来形容,如此「雷动风行」一语又可转成「雷厉风行」。韩愈曾写过〈潮州刺史谢上表〉,文中说的:自唐宪宗即位后,努力地扭转已见衰微的国势,开创新局;所颁行的政令「雷厉风飞」,指的正是政令执行严格迅速。后来「雷厉风行」可能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比喻人行事严格迅速。

    书证

    01.宋.曾巩〈亳州谢到任表〉:「运独断之明,则天清水止;昭不杀之武,则雷厉风行。」

    02.清.李渔《蜃中楼.第四出》:「大丈夫做事,雷厉风行。」

    03.《儿女英雄传.第一○回》:「这十三妹雷厉风行的一般性子,果然闹出一个不幸事来,不但想不出自己这条身子何以自处,请问这是一桩甚么事?」

    04.《老残游记.第四回》:「玉大人雷厉风行的,几天也没有拿着一个人。」

    05.《官场现形记.第三三回》:「今天调卷,明天提人,颇觉雷厉风行,大家都不免提心吊胆。」

    词典附录

    修订本参考资料:像打雷般猛烈,如刮风般快速。比喻执行政令严格迅速。老残游记˙第四回:玉大人雷厉风行的几天也没有拿着一个人。过了几天,又抢了一家子。文明小史˙第二十四回:你看上头出来的条教雷厉风行,说得何等厉害,及至办到要紧地方,原来也是稀松的。亦作雷厉风飞。

    【雷厉风行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
    像打雷般猛烈,如刮风般快速。比喻执行政令严格迅速。《老残游记.第四回》:「玉大人雷厉风行的几天也没有拿着一个人。过了几天,又抢了一家子。」《文明小史.第二四回》:「你看上头出来的条教雷厉风行,说得何等厉害,及至办到要紧地方,原来也是稀松的。」也作「雷厉风飞」。

    【雷厉风行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简编版)

    比喻执行政令严格迅速。

    【造句】政府雷厉风行的查办贪渎,显示出澈底改革的决心。

智能起名
back_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