举一反三

拼音 jǔ yī fǎn sān语法 联合式
繁体 舉一反三五笔 IGRD
  • 成语解释:

    从一件事物的情况、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、道理。形容善于类推,能由此及彼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 宋朱熹《答胡伯逢书》:“夫告往知来,举一反三,闻一知十者皆适。” 反:类推。

  • 出自:

    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;则不复也。”

  • 近义词:

    抛砖引玉,贯通融会,问牛知马,融会贯通,一隅三反,以微知著,触类旁通,一举三反,闻一知十

  • 反义词:

    囫囵吞枣,生吞活剥,食古不化,不求甚解,浅尝辄止

  • 与『举一反三』字的名字:

    儒一 偶一 候一 侑一 优一 仙一 会一 人一 劭举 卫一 陌一 阮一 亓一 刍一 举炎 举涵 举宸 举谊 举例 举丞 丛一 栎一 昊举 瀚举 瀚一 玥一 潇一 茹一 璐一 涵一 晗一 臻一 韵一 韵三 竣一 镜一 歆一 棠一 浚一 威一 花一 谨一 倬一 原一 厚一 厚三 凌一 羡一 予一 乔一

  • 详细解释:

    【举一反三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成语词典版)

    释义

    反,推论。「举一反三」指从一件事情类推,而知道其他同类的事情。语本《论语.述而》。后用「举一反三」形容人于学习中善于触类旁通。△「闻一知十」

    典源

    《论语.述而》子曰:「不愤不启1>,不悱不发2>,举一隅3>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4>也。」

    (1) 不愤不启:不到学生想求明白而无法获得时,不去开导他。愤,心中想了解却有困难。启,开导、教导。见「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」。

    (2) 不悱不发:不到学生想说却说不出来时,不去启发他。悱,音ㄈㄟˇ,心里有意见想表露却说不出来的样子。见「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」。

    (3) 隅:音ㄩˊ,角、角落。

    (4) 不复也:不再告诉他。复,再、又。

    典故说明

    在《论语.述而》篇中,孔子曾说过他教导学生的方法,十分重视求知动机和启发,他要学生主动地去思辨事理,而不只是被动地依循或死记。他说:「我教导学生时,他如果不对道理先去思考,想求明白而仍有所疑惑时,我是不会去开导他。如果他不是已经经过思虑,只因困在某个关键处,想说却说不出来时,我是不会去启发他。如果我举一个四方形的东西为例子,我已经提示他一个角,而他却还不能推想到其他三个角,我就不再教导他了。」在这段话中,孔子强调了主动学习和思辨能力的重要。缺少主动学习和思辨能力的人,他只能一味接受别人的说法,却无法去自我推论,所得到的知识也就不够紮实了。所以一位好老师,他会注重启发式的教育,让学生不但能主动去学习而且还能养成触类旁通的推论能力。《论语》原文中的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」,后来就演变成「举一反三」这句成语,就是用来形容人于学习中善于触类旁通。

    书证

    01.《北堂书钞.卷九八.读书》引《蔡邕别传》:「邕与李则游学鄙士,时在弱冠,始共读《左氏传》,通敏兼人,举一反三。」

    02.宋.朱熹〈答胡伯文书〉:「则夫告往知来,举一反三,闻一知十者皆适,所以重得罪于圣人矣。」

    03.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.卷一○一.子部.法家类.疑狱集》:「虽人情万变,事势靡恒,不可限以成法,而推寻故迹,举一反三,师其意而通之,于治狱亦不无裨益也。」

    词典附录

    修订本参考资料:语本论语˙述而: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指列举一例而能晓喻其他各事。宋˙朱熹˙答胡伯逢书:则夫告往知来,举一反三,闻一知十者皆适,所以重得罪于圣人矣。

    【举一反三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
    语本《论语.述而》: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」指列举一例而能晓喻其他各事。宋.朱熹〈答胡伯逢书〉:「则夫告往知来,举一反三,闻一知十者皆适,所以重得罪于圣人矣。」

    【举一反三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简编版)

    指列举一事一理,而能推知其他同类事情或道理。语本《论语.述而》。

    【造句】数学公式不能光靠死背,也要理解原理,才能触类旁通,举一反三,灵活运用。

    【举一反三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教育Wiki编版)

    释义

    反,推论。拿已知的事理推知相类的其他事理。形容善于思考,触类旁通。

    出处

    论语述而:子曰: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,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

    翻译

    孔子说 :不到苦思冥想时,不去提醒;不到欲说无语时,不去引导。不能举一例就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,就不要再教他了。

    近义词

    触类旁通 闻一知十 融会贯通

    反义词

    一窍不通 食古不化 抱残守缺

    造句

    一个聪明的学生,应当能够做到举一反三,触类旁通。

智能起名
back_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