蒸蒸日上

拼音 zhēng zhēng rì shàng语法
繁体 蒸蒸日上五笔 AAJH
  • 成语解释:

    形容事物天天向上发展:我们的祖国~。 蒸蒸:上升和兴盛的样子。

  • 出自:

   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你世兄又是槃槃大才;调度有方;还怕不蒸蒸日上吗?”

  • 近义词:

    方兴未艾,百废俱兴,方兴日盛,如日方升,日新月异,繁荣昌盛,一日千里,隆隆日上,热气腾腾,繁荣富强,欣欣向荣,扶摇直上,走上坡路,百废具兴,朝气蓬勃,旭日东升,百尺竿头

  • 反义词:

    不可收拾,世风日下,江河日下,每况愈下,行将就木,大势已去,走下坡路,日薄西山,心劳日拙

  • 与『蒸蒸日上』字的名字:

    博日 兰日 其上 上谷 上纹 上弦 上鲜 上赫 上锁 上膳 上韬 上珺 上晏 上熠 上贻 上城 上级 上澜 上澎 上淇 上沣 上宸 上骅 上古 上弈 上迈 上荟 上评 曦日 晗日 兴日 予上 雨上 紫日 耀日 盈上 锦日 皓上 皓日 景上 家上 俊上 上霁 上旻 上萱 上芸 上谆 上党 日番 日韬

  • 详细解释:

    【蒸蒸日上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成语词典版)

    释义

    一天一天兴盛发展,形容事物不断地进步发展。※语或出清.陈康祺《郎潜纪闻初笔.卷一三.世宗停止浙江乡会试》。△「隆隆日上」

    典源

    ※清.陈康祺《郎潜纪闻初笔.卷一三.世宗停止浙江乡会试》雍正四年,世宗以浙人查嗣庭、汪景祺诗文悖逆,风气恶薄,停止浙江士子乡会试。六年,经李卫、王国栋、王兰生等奏称:两浙人士,省愆1>悔过,士风丕变,谕准照旧应试。前后三年,浇漓2>尽革,况今涵濡3>圣泽几二百年,宜风气蒸蒸日上也。

    (1) 省愆:音ㄒ|ㄥˇ ㄑ|ㄢ,反省过失。愆,过错。

    (2) 浇漓:人情、风俗淡薄。

    (3) 涵濡:比喻承受德泽之浸渍润泽。

    典故说明

    「蒸蒸日上」的「蒸蒸」原作「烝烝」,见于《诗经.鲁颂.泮水》:「烝烝皇皇,不吴不扬。」是兴盛发展的意思。「蒸蒸日上」这句话则见用于陈康祺的《郎潜纪闻》。陈康祺(公元1840~?),清浙江鄞县人,字均堂。同治十年进士,累官刑部员外郎。后任江苏昭文知县。罢官后家居苏州,熟谙清代掌故。所着《郎潜纪闻》是一部取材丰富、内容广泛的史料笔记,为陈康祺利用公余闲暇时间写成,书中内容多辑录清代的轶事、风土民情,可补充正史的不足之处,对于研究清代的历史提供了不少珍贵的资料。在〈世宗停止浙江乡会试〉一节中,记述了雍正四年的时候,因为浙江人查嗣庭、汪景祺的诗文有悖逆朝廷之意,皇帝认为浙江一带民风恶劣,于是下令禁止浙江士人参加各级科举考试。这样的情形持续两年之后,李卫、王国栋、王兰生等人上奏表示:浙江一带的士子已经反省自己的过错,风气完全改变,正在不断地进步发展之中,请皇帝下诏让浙江士子恢复参加科举。原文中「蒸蒸日上」这句成语,用来形容事物不断地进步发展。

    书证

    01.清.陈康祺《郎潜纪闻初笔.卷一三.世宗停止浙江乡会试》:「前后三年,浇漓尽革,况今涵濡圣泽几二百年,宜风气蒸蒸日上也。 」(源)

    02.《官场现形记.第五二回》:「再加以令岳大人的声望,罩在那里;你世兄又是盘盘大才,调度有方;还怕不蒸蒸日上吗?」

    03.清.刘坤一〈致军机处书〉:「朗轩中丞励精图治,已有蒸蒸日上之象。镇安小有风鹤之惊,旋即平定。」

    04.《孽海花.第一一回》:「不过夫子虽有了这个学说,却是纸上空谈,不能实行,倒是现在欧洲各国,民权大张,国势蒸蒸日上,可见夫子春秋的宗旨,是不差的了。」

    词典附录

    修订本参考资料:形容不断进步发展。孽海花˙第十一回:倒是现在欧洲各国,民权大张,国势蒸蒸日上。

    【蒸蒸日上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
    形容不断进步发展。《孽海花.第一一回》:「倒是现在欧洲各国,民权大张,国势蒸蒸日上。」

    【蒸蒸日上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简编版)

    比喻事业不断进步发展,蓬勃兴盛。

    【造句】在总经理的领导下,公司业务蒸蒸日上。

智能起名
back_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