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义勇为

拼音 jiàn yì yǒng wéi语法 偏正式
繁体 見義勇為五笔 MYCY
  • 成语解释:

    看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见义不为,无勇也。”

  • 出自:

    《论语·为政》:“见义不为;无勇也。”

  • 近义词:

    扶危济困,无所畏惧,侠肝义胆,无私无畏,挺身而出,临危不惧,雪中送炭,急公好义,雪中送碳,当仁不让,打抱不平,义不容辞,济困扶危,拔刀相助,疾恶如仇

  • 反义词:

    趁火打劫,见死不救,隔山观虎斗,隔岸观火,独善其身,见利忘义,多管闲事,袖手旁观,不管不顾,坐观成败,作壁上观,冷眼旁观,见义不为,唯利是图

  • 与『见义勇为』字的名字:

    博勇 单义 半见 千义 千为 十义 入义 倩为 倍为 俪义 信为 伯见 亿义 勃见 鄂义 郁见 则为 义霏 义铂 义棠 义震 义羲 义聆 义融 义蝶 义碗 义璠 义璐 义珺 义珵 义珩 义珉 义昕 义旸 义橦 义槿 义梵 义桢 义栩 义灼 义尘 义墨 义绅 义滔 义淏 义浙 义泺 义泊 义彭 义婕

  • 详细解释:

    【见义勇为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成语词典版)

    释义

    看到合乎正义的事,就奋勇去做。语本《论语.为政》。△「急公好义」

    典源

    《论语.为政》子曰:「非其鬼1>而祭之,谄2>也。见义不为,无勇也。」

    (1) 鬼:人死曰鬼,此指祖先。

    (2) 谄:献媚、奉承。

    典故说明

    孔子是春秋的贤人,于鲁国从政时,鲁国大治。后因政治理念与国君不合,周游列国十三年,却未受到其他国君的重用。晚年返回鲁国,致力于古代典籍的整理,并且秉持「有教无类」的精神,开平民教育的先河,门下有弟子三千人。孔子十分强调「勇」的重要性,例如在《论语.宪问》中,孔子曾说︰「仁者,必有勇。」意思就是说,仁者重视正道而轻忽生命,见到合乎正道的事情,一定会勇于实行。又说「勇者不惧」,即是说勇敢的人无所恐惧。而在所引典源《论语.为政》中,孔子则说︰「见义不为,无勇也。」综上所述,可知一个君子如果见到正道所当行之事,必然会勇敢地去做,要是因为害怕而不去做,那就不配称为勇敢,只是一个怯懦的人。后来「见义勇为」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指见到合乎正义的事,就奋勇去做。

    书证

    01.宋.袁燮〈题习斋〉诗:「见义勇必为,有过时自抨。」

    02.《宋史.卷三一九.欧阳修列传》:「(欧阳)修始在滁州,号醉翁,晚更号六一居士。天资刚劲,见义勇为,虽机阱在前,触发之不顾。」

    03.《元史.卷一二六.廉希宪列传》:「(宪)戒其子曰:『丈夫见义勇为,祸福无预于己。』」

    04.《东周列国志.第一四回》:「见义勇为真汉子,莫将成败论英雄!」\\u001a

    词典附录

    常用题辞表:用于对人事物一般褒扬的题辞。遇到合乎正义的事,就应该奋勇的去做。语本《论语.为政》:「见义不为,无勇也。」

    修订本参考资料:语本论语˙为政:见义不为,无勇也。遇到合乎正义的事,就应该奋勇的去做。宋史˙卷三一九˙欧阳修传:天资刚劲,见义勇为,虽机阱在前,触发之不顾。放逐流离,至于再三,志气自若也。

    【见义勇为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
    语本《论语.为政》:「见义不为,无勇也。」遇到合乎正义的事,就应该奋勇的去做。《宋史.卷三一九.欧阳修传》:「天资刚劲,见义勇为,虽机阱在前,触发之不顾。放逐流离,至于再三,志气自若也。」

    【见义勇为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简编版)

    遇到合乎正义的事,就奋勇的去做。

    【造句】他见义勇为的救起溺水者。

智能起名
back_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