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居简出

拼音 shēn jū jiǎn chū语法 联合式
繁体 深居簡出五笔 INTB
  • 成语解释:

    唐韩愈《送浮屠文畅师序》:“夫兽深居而简出,惧物之为己害也。” 原指野兽躲在深山密林中,很少出来。后指人常呆在家里,不轻易出门。简:少。

  • 出自:

    宋·秦观《谢王学士书》:“自摈弃以来;尤自刻励;深居简出;几不与世人相通。”

  • 近义词:

    闭门谢客,走南闯北,足不出户,离群索居

  • 反义词:

    抛头露面,远渡重洋,远涉重洋,仆仆风尘,走街串巷,东奔西走,出头露面

  • 与『深居简出』字的名字:

    南深 卓深 佑简 亿居 出菱 出瑞 出赛 出塞 出山 写出 劲深 兰深 初简 美居 丛简 乐居 昊深 昊居 翰深 芊深 柏深 韵居 银深 绍出 浦深 浚居 帅居 勤简 予深 乔深 鑫深 霆深 雨深 静居 靖深 素简 翊深 羿深 羽深 管简 简瑶 简潇 简曦 简凝 简蕾 简臻 简硕 简栗 简尔 简菊

  • 详细解释:

    【深居简出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成语词典版)

    释义

    指野兽潜藏在深山密林中,很少出来活动。语出唐.韩愈〈送浮屠文畅师序〉。后用「深居简出」指人平日待在家里,很少外出。△「弱肉强食」

    典源

    唐.韩愈〈送浮屠文畅师序〉(据《全唐文.卷五五五.韩愈》引)民之初生,固若夷狄禽兽然;圣人者立,然后知宫居而粒食,亲亲而尊尊,生者养而死者藏,是故道莫大乎仁义,教莫正乎礼乐刑政。施之于天下,万物得其宜;措之于其躬,体安而气平。尧以是传之舜,舜以是传之禹,禹以是传之汤,汤以是传之文、武,文、武以是传之周公、孔子;书之于册,中国之人世守之。今浮屠者,孰为而孰传之耶?夫鸟俛1>而啄,仰而四顾。夫兽深居而简出,惧物之为己害也,犹且不脱焉。弱之肉,强之食。今我与文畅安居而暇食,优游以生死,与禽兽异者,宁可不知其所自耶?

    (1) 俛:音ㄈㄨˇ,低头。同「俯」。

    典故说明

    韩愈(公元768~824),字退之,通六经百家之学,创作颇多;崇尚儒学,排斥佛老思想。唐代由于佛教鼎盛。因此,当时的文人及达官贵人,多与僧侣往来,互赠诗文。〈送浮屠文畅师序〉就是韩愈赠予僧侣文畅的文章。文中表达了他一贯拥护儒家仁义道统的立场。他认为:在天下未教化之初,人民和禽兽是没有什么不同的。后来圣人出现,治理天下,因为施行仁义和礼乐刑政,人民才得以安逸的生活,也正因为仁道,才能世世代代相传而固守着传统的文化,就像鸟儿,一低头就是要觅食;一抬头,就会环顾四方;野兽们藏身在隐僻的深山,很少出来活动。这都是因为害怕其他的动物会伤害自己,因而时时提高警觉,但是这样的小心翼翼,仍然无法摆脱弱肉强食的危险。现今百姓过着安详而闲暇自得的生活,与禽兽差别很大,就是因为遵行儒家思想,所以怎能迷信佛老思想呢?文中处处可见韩愈护卫儒家传统的坚定立场。后来「深居简出」被用来指人平日待在家里,很少外出。

    书证

    01.唐.韩愈〈送浮屠文畅师序〉:「夫兽深居而简出,惧物之为己害也。」(源)

    02.宋.秦观〈谢王学士书〉:「自摈弃以来,尤自刻励,深居简出,几不与世人相通。」

    03.《石点头.卷九.玉箫女再世玉环缘》:「更兼公子荆宝,平日拘束书堂,深居简出,没甚友朋来往。」

    04.《文明小史.第五七回》:「这位制台素讲黄老之学,是以清净无为为宗旨的,平时没有紧要公事,不轻容易见人,而况病了这一场,更是深居简出。」

    词典附录

    修订本参考资料:语本唐˙韩愈˙送浮屠文畅师序:夫兽深居而简出,惧物之为己害也。指居于深密的地方,很少外出。文明小史˙第五十七回:平时没有紧要公事不轻容易见人,而况病了这一场,更是深居简出。

    【深居简出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
    语本唐.韩愈〈送浮屠文畅师序〉:「夫兽深居而简出,惧物之为己害也。」指居于深密的地方,很少外出。《文明小史.第五七回》:「平时没有紧要公事不轻容易见人,而况病了这一场,更是深居简出。」

    【深居简出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简编版)

    指人常在家中,很少外出应酬。语本唐.韩愈〈送浮屠文畅师序〉。

    【造句】陈老先生自退休后,每天深居简出,以书画自娱。

智能起名
back_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