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言蜚语

拼音 liú yán fēi yǔ语法 联合式
繁体 流言蜚語五笔
  • 成语解释:

    《礼记·儒行》:“久不相见,闻流言不信。”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乃有蜚语,为恶言闻上。” 后以流言蜚语指毫无根据的话。多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。蜚(fēi):同“飞”。

  • 出自:

    《明史·马孟桢传》:“臣子分流别户;入主出奴;爱憎由心;雌黄信口;流言蜚语;腾入禁庭;此士习可虑也。”

  • 近义词:

    无稽之谈,闲言碎语,流言飞文,耳食之言,空穴来风,蜚短流长,风言风语,人言可畏,飞短流长,流言风语

  • 反义词:

    有案可稽,不容置疑,药石之言,金玉良言

  • 与『流言蜚语』字的名字:

    厶语 南语 华语 卉言 千言 克语 僖语 储言 健言 健语 修语 俐言 俐语 俏语 佰语 佑语 休言 代语 佘言 仄言 人语 函言 军言 劲语 劭言 冉言 凡言 凡语 兰语 陌言 陌语 阿语 阡语 郗言 郁言 亓言 无语 东语 七言 七语 瀚语 玥语 玥言 瑶语 嫣语 瑄语 潇言 曦语 茹言 芊言

  • 详细解释:

    【流言蜚语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成语词典版)

    释义

    「流言」和「蜚语」义同,都是指没有根据的话,用于毁谤他人。#「流言」语出《书经.金縢》。「蜚语」语本《鶡冠子.武灵王》。「流言蜚语」本指制造不实的传言,用来诋毁他人。后泛指谣言。「蜚」亦作「飞」。△「风言风语」

    典源

    1、「流言」:#《书经.金縢》1>武王2>既丧,管叔3>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,曰:「公将不利于孺子4>。」周公乃告二公曰:「我之弗辟,我无以告我先王。」周公居东二年,则罪人斯得。于后,公乃为诗以贻王,名之曰〈鸱鴞〉,王亦未敢诮公。

    (1) 典故或见于《礼记.儒行》。

    (2) 武王:周武王,姓姬名发,文王之子,生卒年不详。因商纣暴虐无道,乃率领诸侯伐商,大战于牧野,败纣而代有天下,都镐京。在位十九年崩,諡曰武。

    (3) 管叔:姓姬,名鲜,生卒年不详。周武王之弟,封于管。武王去世,周公摄政,管叔与蔡叔猜疑周公将不利成王,于是挟武庚叛乱,为周公所平。管叔被杀,乱事平定。

    (4) 孺子:幼童的通称。〔参考资料〕 《礼记.儒行》儒有合志同方,营道同术。并立则乐,相下不厌,久不相见,闻流言不信。其行本方立义,同而进,不同而退。其交友有如此者。

    典故说明

    「流语蜚语」系由「流言」及「蜚语」二语组合而成。「流言」是出自《书经.金縢》,根据记载,周武王去世之后,由于成王年幼,由周公代为摄政,政权集于一人。武王之弟管叔和蔡叔疑周公有篡位之嫌,不利成王,便在中学散布谣言,挟武庚叛乱,后为周公所平。「流言」一语亦见于《礼记.儒行》,里头描述士人之间的交往,有共同的志趣,相处起来很快乐,即使很久没有见面,对彼此的信任也不会受到谣言的破坏,这样才是真正的朋友。此处的「流言」亦是谣言的意思。「蜚语」则是出自《鶡冠子.武灵王》,赵武灵王是一位有为的国君,他曾经教导人民胡服骑射,学习胡人的优点,来强大自己的国力。有一次他问庞焕说:「我曾经听飞语流传说:『百战而能得胜,不是最好的;不战而能得胜,才是最好的。』不知道你有什么看法呢?」这里的「飞语」指的是没有根据的言论,同「蜚语」。后来这两个典源合成「流言蜚语」,指制造不实的传言,用来诋毁他人。后泛指谣言。

    书证

    01.明.文秉《先拨志始.卷下》:「乃尚有未尽奸徒,怙恶不悛,密弄线索。或巧布流言蜚语,或写匿名文书,害正党邪,淆乱视听。」

    02.《明史.卷二三○.马孟祯列传》:「臣子分流别户,入主出奴,爱憎由心,雌黄信口,流言蜚语,腾入禁庭,此士习可虑也。」

    词典附录

    修订本参考资料:本指制造不实的传言,用来诋毁他人。后泛指谣言。如:某些人喜欢在他人背后制造流言蜚语。亦作流言飞文。

    【流言蜚语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
    本指制造不实的传言,用来诋毁他人。后泛指谣言。如:「某些人喜欢在他人背后制造流言蜚语。」也作「流言飞文」。

智能起名
back_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