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不在焉

拼音 xīn bù zài yān语法 主谓式
繁体 心不在焉五笔 NGDG
  • 成语解释:

    心不在这里。指思想不集中。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食而不知其味。” 焉(yān):文言虚词,相当于“于此”。

  • 出自:

    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心不在焉;视而不见;听而不闻;食而不知其味。”

  • 近义词:

    心猿意马,心神不定,心神恍惚,三心二意,跟魂不守舍,心神不属,神不守舍,漫不经心,无所用心,魂不守舍

  • 反义词:

    乐此不疲,心神专注,屏气凝神,全心全意,目不窥园,全神贯注,废寝忘食,敛声屏气,聚精会神,嗜此不疲,专心致志

  • 与『心不在焉』字的名字:

    博心 半心 偿在 修心 俪心 信心 佛心 佑心 伽心 传心 仪心 加焉 卿心 亘心 利心 八不 了心 昊心 玥心 娅心 曦心 凝心 菡心 涵心 晗心 竣心 棠心 棋心 彦在 骐在 勇心 凤心 厚心 万心 鑫心 霖心 跃在 誉心 豫心 野心 重心 繁心 翼心 翔心 简心 笑心 颢心 裕心 衬心 留心

  • 详细解释:

    【心不在焉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成语词典版)

    释义

    心不在其位。比喻心思不集中。语出《礼记.大学》。△「心猿意马」

    典源

    《礼记.大学》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,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,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,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,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。心不在焉1>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食而不知其味。此谓修身2>在正其心。

    (1) 焉:此,这里。

    (2) 修身:涵养德性,以淑善其身。修,音ㄒ|ㄡ,通「修」。

    典故说明

    《礼记》是阐发《仪礼》经义的书。《礼记》本为许多有关于「礼」的单篇文章,内容或言哲理,或论政治制度,或记礼乐器物,或述生活仪节,是儒家的礼学要籍。〈大学〉是《礼记》中的一篇,南宋朱熹,将它由《礼记》抽出,与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合为四书,为之作注,撰成《四书章句集注》。典源此段在说明正心修身的道理。所谓修身在正其心,就是自身有所愤怒、恐惧,或是有所嗜好喜乐、忧患,内心就不能端正。心不在其位,那么看也像没看见,听也像没听见,连吃东西也不知道滋味。这就说明了修养自身,在于端正自己的内心。后来《礼记》原文中的「心不在焉」演变为成语,被用来比喻心思不集中。

    书证

    01.《礼记.大学》:「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食而不知其味。」(源)

    02.唐.李翱〈答韩侍郎书〉:「天下如瞽者鲜,则其坠者皆离娄也,心不在焉故也。」

    03.《朱子语类.卷一一七.朱子十四.训门人五》:「然应事接物之际,苟失存主,则心不在焉;及既知觉,已为间断。」

    04.《二刻拍案惊奇.卷三》:「翰林心不在焉,一两句话,连忙告退。」

    05.明.高明《汲古阁本琵琶记.第二二出》:「你新弦既撇不下,还思量那旧弦怎的,我想起来,只是你心不在焉,特地有许多说话。」

    06.《醒世恒言.卷三二.黄秀才徼灵玉马坠》:「至晚刘公亲自送入书馆,铺设极其华整,黄生心不在焉,郁郁而已。」

    07.《歧路灯.第五九回》:「谭绍闻心不在焉,竟是未曾听着。」

    词典附录

    修订本参考资料:语出礼记˙大学: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。心思心神不集中。二刻拍案惊奇˙卷三十八:徐德归来几日,看见莫大姐神思撩乱,心不在焉的光景。

    【心不在焉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
    语出《礼记.大学》:「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。」心思心神不集中。《二刻拍案惊奇.卷三八》:「徐德归来几日,看见莫大姐神思撩乱,心不在焉的光景。」

    【心不在焉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简编版)

    心思不集中。语出《礼记.大学》。

    【造句】他上课心不在焉,一直望着窗外发呆。

智能起名
back_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