兵不厌诈

拼音 bīng bù yàn zhà语法 主谓式
繁体 兵不厭詐五笔
  • 成语解释:

    用兵打仗可以使用欺诈的办法迷惑敌人(语本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战阵之间,不厌诈伪。 ”不厌:不排斥;不以为非)。

  • 出自:

    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舅犯曰:‘臣闻之;繁礼君子;不厌忠信;战阵之间;不厌诈伪。’”

  • 近义词:

    兵不厌权,纵横捭阖,不宣而战

  • 反义词:

    先礼后兵,堂堂正正

  • 与『兵不厌诈』字的名字:

    傲兵 侍兵 厌倾 厌真 厌离 厌卿 兵赫 兵群 兵韬 兵瑶 兵轩 兵孝 兵萧 兵光 八不 昊兵 雨兵 翁兵 皓兵 皇兵 晨兵 星兵 尧兵 享兵 兵宇 韶兵 捍兵 予兵 不辰 时兵 舟兵 兵繁 考兵 许兵 诗兵 平兵 不韦 康兵 敬兵 景兵 节兵 记兵 慧兵 让兵 竹兵 夕兵 未兵 求兵 戈兵 汶兵

  • 详细解释:

    【兵不厌诈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成语词典版)

    释义

    指作战时不排斥以欺诈的方法来取胜。语本《韩非子.难一》。后用「兵不厌诈」比喻为了达到目的,不排斥使用诡诈的手段。△「焚林而猎」

    典源

    《韩非子.难一》晋文公将与楚人战,召舅犯问之曰:「吾将与楚人战,彼众我寡,为之奈何﹖」舅犯1>曰:「臣闻之,繁礼君子,不厌忠信;战阵之闲2>,不厌诈伪3>。君其诈之而已矣。」文公辞舅犯。因召雍季而问之曰:「我将与楚人战,彼众我寡,为之奈何﹖」雍季对曰:「焚林而田,偷取多兽,后必无兽;以诈遇民,偷取一时,后必无复。」文公曰:「善。」辞雍季。以舅犯之谋与楚人战以败之。归而行爵,先雍季而后舅犯。群臣曰:「城濮之事,舅犯谋也。夫用其言而后其身,可乎﹖」文公曰:「此非君所知也。夫舅犯言一时之权也,雍季言万世之利也。」仲尼闻之曰:「文公之霸也宜哉!既知一时之权,又知万世之利。」

    〔注解〕

    (1) 舅犯:狐偃,字子犯,春秋晋人,生卒年不详。为晋文公舅,故亦称为「舅犯」。文公为公子时,出亡在外,偃与兄毛从之十九年;及文公归国,乃以偃为大夫,信任不疑,言听计从,后辅佐文公平周室之乱而成霸业。

    (2) 战阵之闲:作战的时候。闲,音ㄐ|ㄢ,同「间」,时候。

    (3) 不厌诈伪:不排斥欺诈虚伪。

    典故说明

    春秋时,晋文公打算出兵攻打楚国,在开战前他召见舅犯,询问以少敌众的办法。舅犯以「繁礼君子,不厌忠信;战阵之闲,不厌诈伪」来回答晋文公,这句话的大意是:讲求礼的君子,要求自己尽量的忠厚诚信;但用兵打仗时,不排斥以欺诈的方法来取得胜利。文公再以相同的问题询问雍季,雍季认为:烧毁山林以猎取野兽,是不留余地的榨取一空;用欺骗的方式对待百姓,只能骗得一时的信任。文公嘉许雍季的见解,却采用舅犯的建议与楚人战而得胜。事后,班师回朝,封官授爵时,将雍季的功劳列在舅犯之上。群臣不解,文公解释说:「你们有所不知!舅犯所言是一时的权宜之计;雍季之言才是永久的利益啊!」后来「兵不厌诈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指作战时不排斥以欺诈的方法来取胜。亦用来比喻做事为了达到目的,不排斥使用诡诈的手段。

    书证

    01.《北齐书.卷一八.司马子如列传》:「事贵应机,兵不厌诈,天下恟恟,唯强是视,于此际会,不可以弱示人。」

    02.《三国演义.第四六回》:「操使蔡中、蔡和诈降,窃探我军中事,公瑾将计就计,正要他通报消息。兵不厌诈,公瑾之谋是也。」

    03.《三国演义.第五九回》:「兵不厌诈,可伪许之;然后用反间计,令韩、马相疑,则一鼓可破也。」

    04.清.陆以湉《冷庐杂识.卷五.王文成公用兵》:「凡此皆出奇制胜,所谓兵不厌诈,非小儒所能知也。」

    05.《儿女英雄传.缘起首回》:「要说汉王料定项王有勇无谋,断然不敢下手,兵不厌诈,即以君之矛还刺君之盾。」

    词典附录

    修订本参考资料:语本韩非子˙难一:战阵之闲,不厌诈伪。形容用兵时不排斥以欺诈的方法来取胜。三国演义˙第四十六回:操使蔡中、蔡和诈降,窃探我军中事,公瑾将计就计,正要他通报消息。兵不厌诈,公谨之谋是也。亦作兵不厌权。

    【兵不厌诈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
    语本《韩非子.难一》:「战阵之闲,不厌诈伪。」形容用兵时不排斥以欺诈的方法来取胜。《三国演义.第四六回》:「操使蔡中、蔡和诈降,窃探我军中事,公瑾将计就计,正要他通报消息。兵不厌诈,公谨之谋是也。」也作「兵不厌权」。

    【兵不厌诈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简编版)

    形容用兵时为了制胜敌人,不排斥运用各种诈术来达成目的。语本《韩非子.难一》。

    【造句】俗话说兵不厌诈,可要提防对方另有阴谋!

智能起名
back_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