守望相助

拼音 shǒu wàng xiāng zhù语法 联合式
繁体 守望相助五笔
  • 成语解释:

    为了防御外来的侵害,邻近的村落协同看守瞭望,遇警互相帮助。

  • 出自:

    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出入相友,守望相助,疾病相扶持。”

  • 近义词:

    同心同德,团结互助,同甘共苦,同舟共济,分甘共苦,风雨同舟,同心协力

  • 反义词:

    不相为谋,以邻为壑

  • 与『守望相助』字的名字:

    南望 信守 保助 俊守 作守 郗望 乐守 凝望 舒相 予望 首助 鑫望 霖守 霄相 雨望 紫望 素望 翊望 齐守 相翰 相雯 相婕 相晗 相臻 相硕 相棠 相鑫 相霈 相霆 相睿 相锐 相胤 相瑾 相琳 相理 相暖 相榆 相楷 相桦 相柯 相灵 相辅 相贻 相惜 相悦 相垣 相约 相潮 相淳 相治

  • 详细解释:

    【守望相助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成语词典版)

    释义

    相互帮助,共同守卫、了望。语出《孟子.滕文公上》。

    典源

    《孟子.滕文公上》使毕战问井地。孟子曰:「子之君将行仁政,选择而使子,子必勉之。夫仁政必自经界始。经界不正,井地不钧,谷禄不平,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。经界既正,分田制禄,可坐而定也。夫滕壤地褊小,将为君子焉,将为野人焉?无君子莫治野人,无野人莫养君子。请野九一而助,中学什一使自赋。卿以下必有圭田。圭田五十亩,余夫二十五亩。死徙1>无出乡2>,乡田同井,出入相友3>,守望相助,疾病相扶持,则百姓亲睦。方里而井;井九百亩,其中为公田。八家皆私百亩,同养公田。公事毕,然后敢治私事,所以别野人也。此其大略也。若夫润泽之,则在君与子矣。」

    (1) 死徙:死,指死者安葬。徙,音ㄒㄧˇ,指生者迁徙。

    (2) 出乡:离开本乡。

    (3) 相友:相伴、相随。

    典故说明

    孟子是战国时代的思想家,受学于子思弟子,提倡王道、重仁义、轻功利,创性善之说,后人尊称为「亚圣」。他的思想记载在《孟子》一书中。在〈滕文公上〉篇,孟子为滕文公讲述治国的方法,并提出了井田制度。他认为:治国当以治民为重,而治民则必须从整治农田作起,如果田地能够正确划分,就能公平地分配给人民耕种,徵收米谷也就毫不费力。人民的生活安定,风俗自然敦厚,无论是死者安葬或生者迁徙,都不会离开本乡,因为这一乡的田地都相互依存在这一个井形土地之中。所以乡人们平时出入相随,有了困难就相互帮助,共同守卫、防御盗贼,有人生病也互相照料,彼此自然亲近和睦。后来《孟子》原文中的「守望相助」演变为成语,用来形容相互帮助,共同守卫、了望。

    书证

    01.《汉书.卷二四.食货志上》:「出入相友,守望相助,疾病(则)〔相〕救,民是以和睦,而教化齐同,力役生产可得而平也。」

    02.《晋书.卷一四.地理志上》:「一夫一妇受私田百亩,公田十亩,是为八百八十亩,余二十亩为庐舍,出入相友,守望相助,疾病相救。」

    03.《孟子.滕文公上》:「出入相友,守望相助,疾病相扶持,则百姓亲睦。」(源)

    04.《朱子语类.卷八四.礼一.论考礼纲领》:「后面却说『乡田同井,出入相友,守望相助,疾病相扶持』;『八家皆私百亩,同养公田』。只说这几句,是多少好!」

    05.宋.魏了翁〈朝请大夫利州路提点刑狱主受冲佑观虞公墓志铭〉:「有警则守望相助,戎虏知畏。」

    06.清.侯方域〈代司徒公屯田奏议〉:「屯军亦因其保障,守望相助,得力耕。」

    词典附录

    修订本参考资料:相互帮助,共同守卫、了望。汉书˙卷二十四˙食货志上:出入相友,守望相助,疾病相救,民是以和睦。

    【守望相助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
    相互帮助,共同守卫、了望。《汉书.卷二四.食货志上》:「出入相友,守望相助,疾病相救,民是以和睦。」

    【守望相助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简编版)

    相互帮助,共同防卫。

    【造句】好邻居应该发挥守望相助、疾病相扶持的精神。

    【守望相助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书)

    「守望相助」出于〔孟子.滕文公上〕,是滕文公叫大夫毕战请教孟子有关施行井田制度的办法,孟子回答:「夫滕,壤地褊小;将为君子焉,将为野人焉;无君子莫治野人,无野人莫养君子。请野九一而助,中学什一使自赋。卿以下,必有圭田;圭田五十亩,余夫二十五亩。死徙无出乡,乡田同井,出入相友,守望相助,疾病相扶持,则百姓亲睦。方里而井,井九百亩;其中为公田,八家皆私百亩,同养公田。公事毕,然后敢治私事;所以别野人也。此其大略也。若夫润泽之,则在君与子矣。」

    守望相助乙辞,就是出自孟子的话;孟子对滕国大夫毕战讲到国君如想施行仁政,一定要从画正田亩的界限开始,由此引出「井田制度」的办法与「守望相助」的精神。

    孟子说在郊外实施从九区里画出一区公田的「助」法;在郊内则依据十分抽取一分的「彻」法。官吏从卿以下,一直到士,都有专供祭祀用的圭田,圭田每人五十亩。每个家庭年满十六岁尚未独立门户的子弟,称为「余夫」,余夫每人另给田地二十五亩。这样无论死者的安葬或是生者的迁居,都因为受了产业的限制,就不会离开本乡了。如此,则人民容易安居乐业,没有到处迁徙的痛苦。

    所谓「井田」的办法,就是在一方里的土地上画一个井字,均分成九区,叫做一井;每井占地九百亩。井的中央属于国家的公田,公田的收入归公家;其余的田地分给八家,每家有私田一百亩,公田是由这八家共同来耕种,人民必须先把公田里的事情做完,才做自己私田里的事。

    像这种八家居住在一起,共同耕种公田的制度,很自然地让人民在同一个区域耕种并生活,可以互助合作,在防御盗寇、伺察宵小方面,也能轮番看守;有了疾病,更能互相救护,扶持那些身体嬴弱的、救助那些有困难急需帮助的,生活临时发生困难,可以互相借贷通融,有好吃的东西可以分享,有嫁娶喜事可以互相帮忙。让人民的生活能彼此相依相伴相扶持,自然能够彼此亲近和睦。

    孟子最后告诉毕战,前面所说的是「井田制度」的大要,真要实行时还要斟酌考量现在的情形,必须因时制宜,以能合于人情、宜于当地风俗,而又不失先王之意为原则。

    现在以「守望相助」来使邻居之间相互照顾,以防盗贼;可见即使生活在现代,通力合作还是必要的。

    --作者:陈雪丽

智能起名
back_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