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逆之交

拼音 mò nì zhī jiāo语法 作宾语
繁体 莫逆之交五笔 AUPU
  • 成语解释:

    莫逆:没有抵触,感情融洽;交:交往,友谊。指非常要好的朋友。

  • 出自:

    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三人相视而笑;莫逆于心;遂相与为友。”

  • 近义词:

    志同道合,金兰之契,道同志合,刎颈之交,莫逆于心,生死之交,良师诤友,良师益友

  • 反义词:

    一面之交,素昧平生,萍水相逢,半面之交,狐朋狗友

  • 与『莫逆之交』字的名字:

    博之 南之 卉之 千莫 千之 倚之 佳莫 佑之 亿之 勋之 劭之 隐莫 阿莫 云莫 冼之 之末 之烁 之蕴 之翌 之筱 之筠 之羚 之颜 之聃 之眼 之盎 之铱 之铖 之甜 之韫 之珺 之珝 之珉 之玹 之玙 之祜 之欧 之敖 之橙 之樾 之樊 之槿 之柠 之燚 之熠 之焓 之忆 之垚 之澈 之潘

  • 详细解释:

    【莫逆之交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成语词典版)

    释义

    莫逆,相契而无所违逆。「莫逆之友」指心意相投的朋友。语本《庄子.大宗师》。

    典源

    《庄子.大宗师》子祀、子舆、子犁、子来1>四人相与语曰:「孰能以无为首,以生为脊,以死为尻2>,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,吾与之友矣。」四人相视而笑,莫逆3>于心,遂相与为友。

    (1) 子祀、子舆、子犁、子来:《庄子》一书中虚拟的四位人物。

    (2) 尻:音ㄎㄠ,臀部。

    (3) 莫逆:无所违逆。

    典故说明

    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着名代表人物,他在《庄子》一书中对生命的认识有许多阐述。例如在〈大宗师〉一文里,记述子祀、子舆、子犁、子来等四人,互相谈论道:「谁能把『无』当作头,把『生』当作背脊,将『死』当作尾脊骨,或者是有谁能知道死生存亡是同为一体的,我就与他做朋友。」结果四个人都心领意会于生命来自于无而至于有,最后又归于死亡─即无。因而四人相视而笑,彼此心意相通,遂结为至交好友。后来「莫逆之交」这句成语,就从原文「莫逆于心,遂相与为友」演变而出,用来形容心意相投、至好无嫌的朋友。

    书证

    01.《魏书.卷九○.逸士列传.眭夸》:「(眭夸)高尚不仕,寄情丘壑……少与崔浩为莫逆之交。」

    02.《周书.卷二二.柳庆列传》:「机弟弘,……与弘农杨素为莫逆之交。」

    03.《北史.卷五四.司马子如列传》:「膺之既宰相犹子,兼自有名望,所与游集,尽一时名流,与邢子才、王元景等并为莫逆之交。」

    04.《旧唐书.卷六六.杜如晦列传》:「淹聪辩多才艺,弱冠有美名,与同郡韦福嗣为莫逆之交。」

    05.《隋唐演义.第二三回》:「当年寒舍,曾与仁兄有一拜之交,誓同生死患难,真莫逆之交。」

    06.《老残游记.第七回》:「此人当年在河南时,我们是莫逆之交。」

    07.《近十年之怪现状.第一回》:「却说子迁自从被逐回南,便终日在上海流离浪荡,结识的朋友不少,却没有几个是正经的……只有一个人,是他莫逆之交。」

    词典附录

    修订本参考资料:心意相投、至好无嫌的朋友。语本庄子˙大宗师:子祀、子舆、子犁、子来……四人相视而笑,莫逆于心,遂相与为友。周书˙卷二十二˙柳庆传:机弟弘,……与弘农杨素为莫逆之交。北史˙卷五十四˙司马子如传:膺之既宰相犹子,兼自有名望,所与游集,尽一时名流,与邢子才、王元景等并为莫逆之交。亦作莫逆交、莫逆之友。

    【莫逆之交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
    心意相投、至好无嫌的朋友。语本《庄子.大宗师》:「子祀、子舆、子犁、子来……四人相视而笑,莫逆于心,遂相与为友。」《周书.卷二二.柳庆传》:「机弟弘,……与弘农杨素为莫逆之交。」《北史.卷五四.司马子如传》:「膺之既宰相犹子,兼自有名望,所与游集,尽一时名流,与邢子才、王元景等并为莫逆之交。」也作「莫逆交」、「莫逆之友」。

    【莫逆之交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简编版)

    心意相投、至好无嫌的朋友。

    【造句】他俩相识二十年,早成莫逆之交。

智能起名
back_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