模棱两可

拼音 mó léng liǎng kě语法 偏正式
繁体 模棱兩可五笔 SSGS
  • 成语解释:

    对问题或事物正反两方面,持既不肯定、也不否定的态度。 《旧唐书·苏味道传》:“但模棱以持两端可也。” 模棱(léng):含糊,不明确,不肯定。两可:这样也可以,那样也可以。

  • 出自:

    《旧唐书·苏味道传》:“处事不欲决断明白;若有错误;必贻咎谴;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。”

  • 近义词:

    拖泥带水,似是而非,无可不可,不阴不阳,模棱两端,含糊其词,文文莫莫,闪烁其词,优柔寡断,含含糊糊,不置可否,不可置否

  • 反义词:

    一望而知,斩钉截铁,大是大非,不可名状,彰明较著,旗帜鲜明,不言而喻,提纲挈领,显而易见,千真万确,奉行不悖

  • 与『模棱两可』字的名字:

    博可 卓可 华可 卉可 十两 全可 健棱 候可 俊可 佑可 优可 仟可 亿可 郁可 两金 两行 两晨 两欣 两组 两排 且可 瀚可 玥可 瑶可 雯可 芊可 璐可 涵可 蓓可 柏可 舒可 歆可 继可 彦棱 彦可 唯可 都可 凌可 予可 乔可 馥可 鑫可 露可 霖可 雷可 雨可 靖可 麦可 翎可 翊可

  • 详细解释:

    【模棱两可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成语词典版)

    释义

    义参「模棱两可」。见「模棱两可」条。

    典源

    此处所列为「模棱两可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 《旧唐书.卷九四.苏味道列传》苏味道,赵州栾城人也。少与乡人李峤俱以文辞知名,时人谓之苏、李。……尝谓人曰:「处事不欲决断明白,若有错误,必贻咎谴1>,但摸棱以持两端可矣。」时人由是号为「苏摸棱」。

    (1) 咎谴:因过失而受到的责备。

    典故说明

    此处所列为「模棱两可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 根据《旧唐书》的记载,苏味道是唐初赵州栾城人,年轻时和李峤都以擅长文辞而出名,当时的人因此合称他们为「苏李」。虽然他一生中都在官场上打滚,还担任过宰相的重要职务,但是他的处事态度含混,曾经对人说:「处理事情时,最好不要明白的表示自己的意见和主张,万一出了错,才不会因为判断错误而受到责备,这就像摸着棱角的两端,不置可否才好。」人们因此,帮他取了个「苏摸棱」的外号。后来「模棱两可」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以比喻处理事情的态度含混,不表示明确的意见或主张。

    书证

    01.《明史.卷二○八.余珊列传》:「饰六艺以文奸言,假周官而夺汉政。坚白异同,模棱两可。」

    词典附录

    修订本参考资料:比喻含糊、不明确的意见?态度或主张等。见摸棱两可条。明史˙卷二○八˙余珊传:饰六艺以文奸言,假周官而夺汉政。坚白异同,模棱两可。

    【模棱两可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
    比喻含糊、不明确的意见、态度或主张等。参见「摸棱两可」条。《明史.卷二○八.余珊传》:「饰六艺以文奸言,假周官而夺汉政。坚白异同,模棱两可。」

智能起名
back_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