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吞活剥

拼音 shēng tūn huó bō语法 联合式
繁体 生吞活剥五笔
  • 成语解释:

    唐刘肃《大唐新语·谐谑》记载,枣强令张怀庆,好偷名士文章。 有人取笑他“活剥王昌龄,生吞郭正一”。后用“生吞活剥”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照搬别人的言论、经验、方法等。

  • 出自:

    明·徐渭《奉师季先生书》:“大约谓先儒若文公者;著释连成;并欲尽窥诸子百氏之奥;是以冰解理顺之妙固多;而生吞活剥之弊亦有。”

  • 近义词:

    囫囵吞枣,生搬硬套,生拉硬扯,囫囵吐枣,和囫囵吞枣,与囫囵吞枣,食古不化,活剥生吞,茹毛饮血,不求甚解

  • 反义词:

    含英咀华,举一反三,融会贯通,一笔抹煞,贯通融会

  • 与『生吞活剥』字的名字:

    华活 众生 云吞 光活 丑生 昊生 璐生 竣生 谦生 鹿生 翊生 笙生 笑生 耿生 裕活 畅生 睿生 盈生 锁生 钰生 钧活 稚生 琴活 琳生 祈生 晨活 晚生 檀生 梓生 恺生 淞生 活娴 活牟 婉生 艺活 生涵 生谦 生霖 生睿 生晟 生润 生媛 生儒 生兆 生卓 活芬 侑生 肇生 蒂生 蘅生

  • 详细解释:

    【生吞活剥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成语词典版)

    释义

    喜欢剽窃名士诗文,而遭人讥讽。语本唐.刘肃《大唐新语.卷一三.谐谑》。后用「生吞活剥」比喻做学问或学习某事,只一味袭用他人的经验或成果,而不求甚解。亦用于不加烹煮而食。△「囫囵吞枣」

    典源

    唐.刘肃《大唐新语.卷一三.谐谑》李义府1>尝赋诗曰:「镂月成歌扇,裁云作舞衣。自怜回雪影,好取洛川2>归。」有枣强尉3>张怀庆4>,好偷名士文章,乃为诗曰:「生情镂月成歌扇,出意裁云作舞衣。照镜自怜回雪影,时来好取洛川归。」人谓之谚曰:「活剥王昌龄5>,生吞郭正一6>。」

    (1) 李义府:公元614~666,唐瀛州饶阳人。面貌和善,与人言时常带微笑,而内心奸险易妒,时号「笑中刀」。官至吏部尚书,后以罪流放隽州而死。

    (2) 洛川:洛水,流经洛阳县,注入黄河。

    (3) 枣强尉:枣强县尉。枣强,枣强县,当地枣木茂盛,故名。故城在今河北枣强县东南。尉,古代主军事及捕盗之官。

    (4) 张怀庆:唐朝人,生卒年不详。曾任枣强县尉。

    (5) 王昌龄:?~公元756,字少伯,唐京兆人。开元进士,曾为龙骠尉,世称王龙骠。工诗,尤善七绝,多写边塞哀愁和闺中幽怨,气魄雄伟,手法细腻。

    (6) 郭正一:?~公元689,唐定州鼓城人。高宗时,任中书侍郎,执政颇久,正一以文辞见称,又明习故事,是以当时文辞诏敕多出其手。武后时曾为陕州刺史,后为周兴诬构而死。

    典故说明

    「生吞活剥」一语从字面来看,原本是将食物不加烹煮,直接吞食的意思。这个成语最早被用在作品的借用。唐朝李义府曾作一首诗:「镂月成歌扇,裁云作舞衣。自怜回雪影,好取洛川归。」那时有枣强县尉张怀庆,向来喜欢剽窃名士诗文,他就在这首诗的每一句前面,分别添加上「生情」、「出意」、「照镜」、「时来」,变成:「生情镂月成歌扇,出意裁云作舞衣。照镜自怜回雪影,时来好取洛川归。」当成自己的诗作。虽然说诗歌的创作免不了会有重复或雷同的字句出现,但张怀庆这种直接照抄的情形却引起人们的不满。由于王昌龄的诗句和郭正一的文辞在当时也经常被模仿、剽窃,因此人们便用「活剥王昌龄」、「生吞郭正一」来讥讽张怀庆的抄袭行径。后来「生吞活剥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做学问或学习某事,只一味袭用他人的经验或成果,而不求甚解。

    书证

    01.明.徐渭〈奉师季先生书〉其二:「大约谓先儒若文公(朱熹)者,着释速成,兼欲尽窥诸子百氏之奥,是以冰解理顺之妙固多,而生吞活剥之弊亦有,此正后儒之所宜深戒者。」

    02.明.寓山居士《鱼儿佛.第三出》:「又有一样,把别人的文字取了自己高名,那前辈受他生吞活剥的怎么处?」

    03.清.钱谦益〈曾房仲诗叙〉:「夫(李)献吉之学杜所以自误误人者,以其生吞活剥,本不知杜,而曰必如是乃为杜也。」

    04.清.黄宗羲〈寿李杲堂五十序〉:「始知今天下另有一番为古文词者,聚歛拆洗,生吞活剥,大言以为利禄之媒。」

    05.清.袁枚《随园诗话.卷一》:「熊掌豹胎,食之至珍贵者也;生吞活剥,不如一蔬一笋矣。」

    词典附录

    修订本参考资料:本指唐张怀庆喜欢剽窃名士诗文,而遭时人讥为:活剥王昌龄,生吞郭正一。见唐˙刘肃˙大唐新语˙卷十三˙谐谑。后比喻做学问或学习某事,只是一味的袭用他人的经验或成果,而不求甚解。明˙徐渭˙奉师季先生书:大约谓先儒若文公者,着释速成,兼欲尽窥诸子百氏之奥,是以冰解理顺之妙固多,而生吞活剥之弊亦有。亦作活剥生吞。

    【生吞活剥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
    本指唐张怀庆喜欢剽窃名士诗文,而遭时人讥为:「活剥王昌龄,生吞郭正一。」见唐.刘肃《大唐新语.卷一三.谐谑》。后比喻做学问或学习某事,只是一味的袭用他人的经验或成果,而不求甚解。明.徐渭〈奉师季先生书〉:「大约谓先儒若文公者,着释速成,兼欲尽窥诸子百氏之奥,是以冰解理顺之妙固多,而生吞活剥之弊亦有。」也作「活剥生吞」。

    【生吞活剥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简编版)

    活生生的吞吃掉。

    【造句】兔子一被老虎逮到,马上就被生吞活剥了。

    比吃做学问或学习某事,只是一味的袭用他人的经验或成果。

    【造句】研究学问必须有吸收、消化及融会贯通的功夫,不能只靠生吞活剥。

    【生吞活剥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教育Wiki编版)

    生吞活剥

    释义

    原指生硬搬用别人诗文的词句。

    现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的搬用经验、理论等。

    古例

    唐 刘肃 大唐 新语 谐谑:「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,人为之谚曰:『活剥张昌龄,生吞郭正一。』」

    译文

    枣强尉张怀庆喜好偷名士的文章,人们为此编了句谚语。

    今例

    学习外国的事物应该有选择,不能完全生吞活剥。

    近义

    生搬硬套、胶柱鼓瑟

    反义

    融会贯通

智能起名
back_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