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面楚歌

拼音 sì miàn chǔ gē语法 主谓式
繁体 四麵楚歌五笔 LDSS
  • 成语解释:

    楚汉交战时,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,兵少粮尽,被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层层包围起来,夜间听到汉军四面都唱楚歌,项羽吃惊地说:“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?为什么楚人这么多呢?”(见于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)比喻四面受敌,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。

  • 出自:

    梁启超《中国国会制度私议》:“殆陷于四面楚歌之中;反恃解释条文以持其说。”

  • 近义词:

    四郊多垒,腹背受敌,十日并出,危机四伏,十面埋伏,山穷水尽,八方受敌,八面受敌

  • 反义词:

    左右逢源,旗开得胜,安然无恙,歌舞升平

  • 与『四面楚歌』字的名字:

    博楚 南歌 南楚 千楚 储楚 健歌 倚歌 俪歌 俏歌 俏楚 佳歌 体面 伯楚 传歌 人面 冠楚 凡歌 凡楚 净楚 东四 书面 昊楚 瑶楚 潇歌 潇楚 雯楚 茹楚 芊楚 婕歌 涵楚 晗歌 晗楚 柏歌 柏楚 译歌 韵楚 竣歌 竣楚 栗歌 纹楚 浚楚 彦歌 姿楚 唯楚 帅歌 菱楚 伟楚 际歌 厚歌 凌歌

  • 详细解释:

    【四面楚歌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成语词典版)

    释义

    四面都是楚国的歌谣。典出《史记.卷七.项羽本纪》。后用「四面楚歌」比喻四面受敌,孤立无援。

    典源

    《史记.卷七.项羽本纪》项王1>军壁2>垓下3>,兵少食尽,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4>。夜闻汉军5>四面皆楚歌6>,项王乃大惊曰:「汉皆已得楚乎?是何楚人之多也!」项王则夜起,饮帐中。有美人名虞,常幸从;骏马名骓,常骑之。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,自为诗曰:「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骓不逝兮可奈何,虞兮虞兮奈若何!」歌数阕,美人和之。项王泣数行下,左右皆泣,莫能仰视。

    (1) 项王:项籍(公元前232~202),字羽,秦末下相人。力能扛鼎,才气过人。与叔父项梁起兵吴中,梁败死,籍继为将,大破秦军,自立为「西楚霸王」,与刘邦争天下,战无不利,但垓下一战,楚军瓦解,项籍自刎于乌江。

    (2) 壁:驻紮。

    (3) 垓下:汉代地名,在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,汉高祖围项羽于此。垓,音ㄍㄞ。

    (4) 数重:好几层。重,音ㄔㄨㄥˊ。

    (5) 汉军:指刘邦的军队。

    (6) 楚歌:楚国歌曲。楚,周成王封熊绎于楚,春秋时称王,为战国七雄之一,领有今湖南、湖北、安徽、浙江及河南南部,后为秦所灭。项羽军队成员均为楚人,四面包围的汉军唱着楚国的歌谣,让项羽误以为汉军已占领楚地,连夜逃离垓下。

    典故说明

    据《史记.卷七.项羽本纪》载:秦朝灭亡后,项羽和刘邦双方为了争夺天下,一直相持不下。后来约定以鸿沟为界,以东为项羽所有;以西则归于刘邦。后来刘邦听从谋士张良和陈平的建议破坏约定,一方面率领军队攻打已经撤退的楚军,一方面联合其他将领的军队,将楚军重重包围在垓下。这时候的楚军不但士兵死伤惨重,粮食也快用尽。夜里,竟然从汉军阵营中传来楚地的歌谣,楚营士兵听到故乡的歌谣后,不禁想起因为连年南征北讨,已经很久没有回去的故乡,而在营帐里的项羽,听到歌谣也吃惊地说:「难道汉军已经占领了楚地?不然为什么汉军里的楚人会那么多!」自认局势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,于是连夜带着士兵突围而去。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「四面楚歌」,用来比喻四面受敌,孤立无援。

    书证

    01.《三国志.卷六二.吴书.是仪胡综传.胡综》:「高祖诛项,四面楚歌。」

    02.元.王逢〈虞美人行.赠邵倅〉:「四面楚歌那慷慨,芒砀天开五色云。」

    词典附录

    修订本参考资料:楚汉相争,项羽军队被汉军和诸侯兵重重围困于垓下,兵少粮尽,项羽于夜间听到四面的汉军都唱着楚人的歌曲,一惊之下以为汉军已占领楚地,遂连夜奔逃。典出史记˙卷七˙项羽本纪。后用以比喻所处环境艰难困顿,危急无援。三国志˙卷六十二˙吴书˙胡综传:高祖诛项,四面楚歌。元˙王逢˙虞美人行赠邵倅诗:四面楚歌那慷慨,芒砀天开五色云。

    【四面楚歌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
    楚汉相争,项羽军队被汉军和诸侯兵重重围困于垓下,兵少粮尽,项羽于夜间听到四面的汉军都唱着楚人的歌曲,一惊之下以为汉军已占领楚地,遂连夜奔逃。典出《史记.卷七.项羽本纪》。后用以比喻所处环境艰难困顿,危急无援。《三国志.卷六二.吴书.胡综传》:「高祖诛项,四面楚歌。」元.王逢〈虞美人行赠邵倅〉诗:「四面楚歌那慷慨,芒砀天开五色云。」

    【四面楚歌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简编版)

    楚汉相争,项羽军队被汉军和诸侯兵重重围困于垓下,兵少粮尽,项羽于夜间听到四面的汉军都唱着楚人的歌曲,一惊之下以为汉军已占领楚地,遂连夜奔逃。后用以比喻所处环境艰难困顿,危急无援,进退失据。典出《史记.卷七.项羽本纪》。

    【造句】他债台高筑,已到了四面楚歌,无路可走的地步。

    【四面楚歌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教育Wiki编版)

    出处

    「史记」「项羽纪」:「项王兵壁垓下,兵少食尽,汉军及诸侯兵围了数重,夜间汉军四面皆楚歌,曰:『汉皆已得楚乎,是何楚人之多也。』」

    故事

    秦朝末年,群雄纷起逐鹿中原。

    当时,历史上有两个最出色的人物—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。他们二人,不仅在气势上可以说是旗鼓相等,势均力敌、而各人也确实有他们各人的长处和优点。前者刚直,勇猛善战,力能扛鼎;后者却是个冷静沉着工于计谋的人。

    他们二人自从合力将秦消灭,中分天下以后,彼此间仍时有争战,干戈年年—因为他们的慾望,和想做皇帝的野心,并不因为现在有的地位而满足。

    这也就是历史上所谓的「楚汉相争」。

    可是他们打来打去,进进退退的,战争一直持续了好几年,终于谁也没有把谁消灭掉。直到汉高祖五年的时候,刘邦的势力,一天比一天强大;而项羽的兵力,却日渐疲惫,同时又缺乏粮食。于是项羽乃和刘邦相约,以鸿沟(在今河南荥阳县境贾鲁河)为界,双方订下了互不侵犯的条约。

    可是刘邦表面上答应,暗地里觉得这是一个大好的机会,乃立即调兵遣将,汇集大军,一方面又会合了韩信、彭越等人的兵力,共同来围剿正向彭城(今江苏徐州)流窜的项羽;最后把项羽的军队逼进了垓下(今安徽墨璧县东南)。刘邦兵多将广,项羽的实力分散,援兵未集,终于被重重的围住。这时,项羽已战到兵尽粮绝,情势危急万状,但刘邦为戒惧这位力能拔山举鼎,不可一世英雄的声势,仍不敢贸然以武力相加。后来听从了张良的计策,改用了一种别开生面的战术—四面楚歌来制服他。

    由是,刘邦乃命令全体士兵,用荆楚(今湖北湖南)的方音反覆在楚军的四周吹唱一支民歌,以表示汉军完全占领了楚的土地。不想这方法果然收到了很大的功效。

    一天,项羽夜起巡视,忽闻汉军方面响起了一片歌声。歌作楚音,词调幽怨,一阵唱完,又是一阵。项羽听后,不觉勾起了无限幽思,似是思乡,又似伤别,感慨不已。他心里想:「难道汉军已完全得到楚的地方了?不然,那会有这么多的楚人呐?」 项羽至此,不禁也有几分气馁。他认为汉军既已完全得到天下,可谓大势已去,则纵使一己的挣扎,又有什么用呢?

    他这样想着,便急步回到帐中借酒来解愁,他的爱妾—虞姬,也听到了歌声,起来想慰勉他一番。但项羽作战的决心已经动摇,斗志也丧失了,再加上营帐外士兵们的唉声叹息,隐约可闻,更扰乱了他烦杂的心境。终于,他悲愤地仰起了头,紧握着虞姬的手,颤声的说道:「爱卿呵!事到如今,还有什么办法呢?」

    虞姬是忠于项羽的。不久,他果然引刀自刎,而项羽亦于是夜带亲卫军八百突围而出,自尽于乌江。

    解释

    比喻环境险恶,备受困迫。

    词意

    近义词:八方受敌反义词:歌舞升平

    造句

    我现在已四面楚歌,还是请你念在旧情伸出援手吧!

智能起名
back_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