切肤之痛

拼音 qiè fū zhī tòng语法 偏正式
繁体 切膚之痛五笔 AEPU
  • 成语解释:

    切身感受到的痛苦。

  • 出自:

   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冤狱》:“受万罪于公门;竟属切肤之痛。”

  • 近义词:

    痛定思痛,同感身受,剥肤之痛,切身痛苦

  • 反义词:

    漠不相关,欢天喜地,不关痛痒,欢欣鼓舞,无关痛痒

  • 与『切肤之痛』字的名字:

    博之 南之 卉之 千切 千之 倚之 佑之 亿之 勋之 劭之 切嗣 切瑞 切火 切辉 冼之 之末 之烁 之蕴 之翌 之筱 之筠 之羚 之颜 之聃 之眼 之盎 之铱 之铖 之甜 之韫 之珺 之珝 之珉 之玹 之玙 之祜 之欧 之敖 之橙 之樾 之樊 之槿 之柠 之燚 之熠 之焓 之忆 之垚 之澈 之潘

  • 详细解释:

    【切肤之痛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成语词典版)

    释义

    切,接近。「切肤之痛」指与自身密切相关的痛苦。语本《易经.剥卦》。后用「切肤之痛」比喻极为深刻难忘的感受与经验。

    典源

    《易经.剥卦》六四,剥床以肤1>,凶。象曰:剥床以肤,切近2>灾也。

    (1) 剥床以肤:床已剥落至表面。肤,指床的表面。

    (2) 切近:靠近、接近。

    典故说明

    「切肤之痛」的「切」意思是靠近、接近,「切肤」就是极为接近人身,可引申为与自身密切相关。《易经.剥卦》有所谓:「剥床以肤,凶。」其释辞云:「剥床以肤,切近灾也。」此处的「肤」原非指人身肌肤,而是喻指床面,整句话的意思是:大床的床体毁损殆尽,已经剥落到床面了,而床面是最接近人身的,这也代表灾害即将迫近。所以当出现剥卦时,便象徵着灾害将至,会有凶险。后来「切肤之痛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比喻与自身密切、能深刻感受到的痛苦,后则用来比喻极为深刻难忘的感受与经验,如《聊斋志异.卷七.冤狱》:「受万罪于公门,竟属切肤之痛。」便是这个意思。今人或误解「切近」之「切」,为「切割」之「切」义。若作切割解,切音ㄑ|ㄝ,「切肤之痛」就变成指切割肌肤的痛。

    书证

    01.明.王守仁《传习录.卷中.答聂文蔚》:「独其切肤之痛,乃有未能恝然者,辄复云云尔。」

    02.《聊斋志异.卷七.冤狱》:「受万罪于公门,竟属切肤之痛。」

    词典附录

    修订本参考资料:亲身感受到的痛苦。形容极为深刻难忘。聊斋志异˙卷七˙冤狱:受万罪于公门,竟属切肤之痛。

    【切肤之痛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
    亲身感受到的痛苦。形容极为深刻难忘。《聊斋志异.卷七.冤狱》:「受万罪于公门,竟属切肤之痛。」

    【切肤之痛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简编版)

    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痛苦。形容极深刻难忘的感受。

    【造句】晚年丧子的切肤之痛,使他至今仍无法开朗乐观的面对人生。

智能起名
back_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