弱肉强食

拼音 ruò ròu qiáng shí语法 紧缩式
繁体 弱肉強食五笔 XMXW
  • 成语解释:

    原指动物中弱者的肉是强者的食品。 唐韩愈《送浮屠文畅师序》:“弱之肉,强之食。” 后比喻弱者被强者吞并。

  • 出自:

    元·胡天游《闻李帅逐寇复州治》:“惜哉士卒多苦暴;弱肉强食鸱鸮同。”

  • 近义词:

    优胜劣汰,仗势欺人,胜者为王,以强凌弱,成王败寇,强者为尊

  • 反义词:

    和平共处,共存共荣

  • 与『弱肉强食』字的名字:

    华食 十强 伙强 冉强 阡弱 雯强 棣强 浦强 馥强 起强 辛强 羿强 笑强 裔强 耿强 界强 睿强 盼强 童强 键强 锁强 钜强 稳强 祯强 晟强 昶强 昱强 煊强 烽强 烨强 愉强 峥强 喻强 强棠 强曼 强贵 强泽 强闰 强萍 强汐 强尚 强弘 皓强 叫强 臣强 肉庆 辰强 彤强 沐强 宛强

  • 详细解释:

    【弱肉强食】是什么意思(来源:成语词典版)

    释义

    弱者之肉,成为强者的食物,本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吞食,用来比喻强者欺凌、吞并弱者。语本唐.韩愈〈送浮屠文畅师序〉。△「深居简出」

    典源

    唐.韩愈〈送浮屠文畅师序〉(据《全唐文.卷五五五.韩愈》引)民之初生,固若夷狄禽兽然;圣人者立,然后知官居而粒食,亲亲而尊尊,生者养而死者藏,是故道莫大乎仁义,教莫正乎礼乐刑政。施之于天下,万物得其宜;措之于其躬,体安而气平。尧以是传之舜,舜以是传之禹,禹以是传之汤,汤以是传之文、武,文、武以是传之周公、孔子;书之于册,中国之人世守之。今浮屠者,孰为而孰传之耶?夫鸟俛1>而啄,仰而四顾。夫兽深居而简出2>,惧物之为己害也,犹且不脱3>焉。弱之肉,强之食。今我与文畅安居而暇食,优游以生死,与禽兽异者,宁可不知其所自耶?

    (1) 俛:音ㄈㄨˇ,同「俯」,低头。

    (2) 深居而简出:指人平日待在家里,很少外出。见「深居简出」。

    (3) 脱:避免、免除。

    典故说明

    唐代由于佛教鼎盛,因此当时的文人及达官贵人,多与僧侣往来,互赠诗文。〈送浮屠文畅师序〉就是韩愈赠予僧文畅的文章。文中表达了他一贯拥护儒家仁义道统的立场。他认为:在天下未教化之初,人民和禽兽是没有什么不同的。后来圣人出现,治理天下,因为施行仁义和礼乐刑政,人民才得以安逸的生活,也正因为仁道,才能世世代代相传而固守着传统的文化,就像鸟儿,一低头就是要觅食;一抬头,就会环顾四方。野兽们大多藏身在隐僻的深山,很少出来活动。这都是因为害怕其他的动物会伤害自己,因而时时提高警觉,但是这样的小心翼翼,仍然无法摆脱弱者被强者欺凌的危险,弱者之肉,就是强者的食物。现今我们得以过着安详而闲暇自得的生活,与禽兽差别很大,就是因为遵行儒家思想而来。后来「弱肉强食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比喻强者欺凌、吞并弱者。

    书证

    01.唐.韩愈〈送浮屠文畅师序〉:「夫兽深居而简出,惧物之为己害也,犹且不脱焉。弱之肉,强之食。」(源)

    02.元.胡天游〈闻李帅逐寇复州治〉诗:「惜哉士卒多苦暴,弱肉强食鸱鴞同。」

    03.明.刘基〈秦女休行〉:「有生不幸遭乱世,弱肉强食官无诛。」

    04.清.魏源〈湖北崇阳县知县师君墓志铭〉:「于是把持之生监与侵渔之书役,交相为难,各执一词,弱肉强食,如圜无端。」

    05.清.魏源〈观物吟〉:「弱肉强食翻手势,不惟除害反争利。」

    词典附录

    修订本参考资料:语本唐˙韩愈˙送浮屠文畅师序:夫兽深居而简出,惧物之为己害也,犹且不脱焉,弱之肉,强之食。比喻强者欺凌、吞并弱者。明˙刘基˙秦女休行:有生不幸遭乱世,弱肉强食官无诛。

    【弱肉强食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修订版)

    语本唐.韩愈〈送浮屠文畅师序〉:「夫兽深居而简出,惧物之为己害也,犹且不脱焉,弱之肉,强之食。」比喻强者欺凌、吞并弱者。明.刘基〈秦女休行〉:「有生不幸遭乱世,弱肉强食官无诛。」

    【弱肉强食】 是什么意思(来源:辞典简编版)

    动物间强者吞食弱者。比喻强者欺凌、吞并弱者。语本唐.韩愈〈送浮屠文畅师序〉。

    【造句】帝国主义盛行时,国际间弱肉强食,许多小国都沦为强国的殖民地。

智能起名
back_top